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歷史會站在學生的一方

$
0
0

 

港大副校遴選風波發生至今逾半年,港大師生和校友幾乎已窮盡一切方法表達我們的憤慨包括建制外和建制內的意見表達渠道。無奈地,我們仍未在這場戰役中獲得勝利,政權干預港大自主的舉動更可能接腫而來,有增無減。學生既無權,又無勢,我們有的,只是一顆赤子之心;我們有的,只是一股希望阻止港大繼續沉淪的決心。說句老實話,我們不難發現仍有一部份港大同學對是次風波一無所知。我不奢望單憑這篇文章就能喚醒更多同學對是次風波的關注,唯望盡一點錦力,做我能夠做的。

本篇文章不會著墨探討理想的校委會組成或者特首應否必然地成為大專院校的校監,因為早前學生會的文宣又或其他網媒都對此有完整的論述和詳盡的分析。因此,本篇文章則會以大學在社會的功能作為切入點,討論是次副校遴選風波對我城的意義,望能為社會大眾提供多一些觀點。

 

港大校訓為「明德格物」。「明德格物」源自於《大學》一文中的三綱領: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此句話意指協助彰顯人人本有的光明德性乃大學教育的目標之一。若然要做到這一點,大學就必須獨於政府,不依附任何權貴,好讓大學能夠不平則鳴,匡扶一地的價值,推動社會甚至人類文明的進步。大學是社會的良心。

清華大學的立校校訓為「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然而這亦是所有大學應堅守和秉持的價值。無奈地,在黨國體制下,無論獨立也好,自由也好,恐怕這些價值都只是空中樓閣:內地所有大學均未能彰顯這些價值。反觀今天的香港大學,副校長任命被拖延逾半年;「等埋首席副校長」可以成為拖延任命的原因;校委會被校外人士和梁粉操控和擺弄;文匯(匪)報竟然公開勸退陳文敏;衝入校委會會議的港大學生更被前中大校長劉遵義標籤為暴徒,認為他們應被判監禁。我不禁仰天長嘆:這是一個怎樣的城市?這是否我們一直認識的香港?

 

主權移交至今十八年,言論空間不斷收窄,法治受衝擊,不公義彷佛成為常態。內地價值和人治思維正逐漸取代香港一直賴以成功的核心價值。在可見的將來,或許香港的大學會跟內地的大學無異,所謂「獨立之精神,自由之思想」恐怕亦不能在香港大學當中得到體現。若然作為社會良心的大學在強權之下倒下了,相信屆時中港融合已成事實。如今理性溝通之路已盡,過去行動升級的部署及效果亦有不善之處。要打贏這場仗,學生會實在需要更多同學行動上的支持。香港大學的命運掌握在每一位港大同學的手中。要拯救屬於我們的香港大學,除了著地抗爭,我們別無他法。

港大將亡,必有妖孽。如今群魔亂舞,校格淪喪,作為學生的我們感到十分沮喪,皆因我們未能扭轉現狀。就算我們在這場戰役中輸了,我仍相信歷史會對我們作出公正的評價。我更相信歷史會站學生的這一方,因為邪永遠不能勝正。

 

陳烈文
香港大學學生會普選評議員
文學院四年級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