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邨在二十多年前,對社會而言是相當重要的東西。各區屋邨孕育香港人的成長,當時屋邨內人與人的關係密切,借糖丶借鹽、幫手看一下家中的小孩。或到樓下與邨內的朋友暢玩,幾近是一代人的回憶。
我們所身處的社區除著發展的巨輪不斷前進,我們也被拉着向前走。黃大仙,九龍城,觀塘,大角咀,灣仔,很多舊區的歷史建築或戰前樓宇,凡是沒有商業價值的就被放置在抽屜中的最底處。傾刻間,香港被翻新了,一個新的香港,值得我們高興吧!
衙前圍村是位於九龍城區的古村,村民仍會慶祝天后誕,可以想像得到這個內陸的古村古時以捕魚為生。這些城市發展就將他們的古村拆去,又可以達成今年的建屋目標了。古村旁有一間小學,供附近橫頭磡邨的學童入讀,隨着人口變遷,我們不再需要它了,讓它空置在社區中丟空、棄置。現時衙前圍村只餘下一些士多丶剪髮的丶賣舊物的,僅僅守衛着這條古村。
當然,社會上不少人覺得這是錢的問題,有錢就什麼都可以解決了,村民只是想要更多的賠償吧。這套想法已經成為香港唯一的準則,用經濟、金錢衡量成功、失敗,用金錢決定所有的事情。並不是所有人都願意出賣自己的祠堂,社區連結對居民的亦很重要。
p.s.圖為發生火警前所拍攝的,很不幸,在香港很多重建或受保護的地方都容易令到附近的空氣乾燥,當年木屋區如是,今日九龍城如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