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空襲警報賀國慶:奉承文化

$
0
0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Glen Bowman)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Glen Bowman)

 

十月一日煙花有兩年沒有舉辦,今年又適逢抗日七十年紀念,舉辦單位就來個非常「別開生面」的方法,就是在放煙花時響防空警報紀念抗戰勝利。

誰人想出來的慶祝手法,這絕對是「神級智將」的橋段。

第二次世界大戰是人類最悲慘的經歷,當日日軍空襲香港,三年零八個月的苦況,不少香港上一輩的老人家都會歷歷在目,你還要把空襲重現出來,說是所謂的紀念,其實是在傷口上灑鹽。把傷痛和疤痕再揭出來,然後說我幫你貼膠布以示關心。

 

你冇病呀?

 

紀念抗戰這並不是一種慶祝,而是紀念,讓人記著歷史的教訓,其實與國慶並不相同。兩者雖然是一個重要日子,但性質明顯不一樣,前者是紀念哀痛,是希望撫平創傷。後者是人民重建新家園(是否認同十一是國慶是另作別論)。國慶有花車、放煙花甚至閱兵都很正常,因為全世界的國慶都會視為普天同慶的日子,但你卻不會把一些哀痛事情放進去。

但是為何會把空襲警報放進煙花表演裡面呢?其實答案是極之簡單,就是為了奉承上面,為了討好領導高層,因為領導今年都大搞七十抗戰,跟緊主旋律實不會有錯,還會認為這是合符國情之舉。以這種思維去想,主辦單位是不會看到空襲警報會有什麼錯誤或者讓人不滿哀痛的地方,因為對像不是平民百姓,他們要討好的對像是政府領導高官,只要他們開心,其他事也不會介意。

同樣地,九月三日也不見得閱兵是合理,紀念抗戰是撫平創傷,回首過去謹記教訓,理解戰爭的殘酷,而不是耀武揚威,當日說裁兵三十萬但同時展示最新的武器其實是諷刺到一個點。原本當日的原意是為抗戰紀念,但大家的轉移卻變成國力雄厚,中國人站起來,這些舉動放到國慶仍說得通,但放到一個反戰的活動就變得相當古怪和格格不入,甚至是違反原意。

 

今天香港,充斥著奉承文化,昔日為民為社會著想,有制度效能才進行,換了今天人治,每每看領導面色(用大陸用語才有神髓)才做事,進退失據。

試想到時當晚的感觀是如何,大家都很開心興高彩烈地看煙花,但突如其來一個防空警報,的確是很震撼,還有點怕和恐佈,完全是一種大型集體被虐的情況。

早前主辦單位的負責人還說全球第一次用這種方法放煙花,當然啦,那會有人這麼弱智做這種事,自然是全球首次。主辦單位如此低智和反智行為,相信會成為全球笑柄。

這種紀念又慶祝,都算是極品表演。

 

伸延閱讀

國慶煙花播成龍愛國歌 響防空警報紀念抗戰勝利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