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為甚麼我們就是不懂稱讚?

$
0
0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Marcus Quigmire)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Marcus Quigmire)

 

素來知道,稱讚的話是難以啟齒。我們談一件事情,通常一開口就講粗口,或一開口就談自己感受,很少選擇用稱讚的話。對著情人或朋友以外的人,我們都不擅長稱讚,我們都覺得說出口很難為情。或者這多多少少與社會文化有關——如果你有留意,外國人或者日本人,都是較懂得稱讚與欣賞的。

我們稱讚別人時,似乎都總懷有一些目的。比如說是希望有好處:稱讚上司的衣著。又比如是希望不被討厭:稱讚同事能幹。好像永遠無法由心去稱讚別人。當然,有目的不代表不好,只要這些目的終究還是正面的。

 

如果有人讓座,我們稱讚他的行為,而不是批鬥其他人;社會會否和諧點?

如果下屬工作主動積極,上司對他嘉許一下,而不是雞蛋裏挑骨頭;會不會讓他工作得更賣力?

如果孩子成績有進步,我們稱讚一下,而不是說他某一科進步得不夠;他會不會更自發努力讀書?

如果另一半送自己一份禮物,我們稱讚他的心意,而不是拿來跟別人比較;雙方會不會開心點?

 

這裏我想舉例談談「欠缺稱讚」的影響。或許也有人和我一樣,在成長過程幾乎沒聽過父母的讚賞。我從小學到中學,無論考了第二名還是第二十名,我都沒聽見過稱讚。上了高中後發狂似地讀書,考了好成績,一切都只是因為不甘心,不甘心從來一句讚美也沒有聽過,所以就算考到了我也沒有真正開心的笑過。到了現在我依然覺得是一種心理陰影。是歪曲了的心理。如果成長過程中,可以多一點點讚美的話,我想,我的性格一定可以正面一點。這一點,我希望父母們都可以嘗試,給孩子適當的讚美。(適當很重要,因為過多或不及也是沒用)

 

讚美的說話不是洪水猛獸,不應如臨大敵,只要習慣,就能說出口。但不開口,就永遠都說不了。

 

也許你會問,無故讚人,很奇怪啊?是的,我們的社會還未有這種習性,但不代表不能夠開始這種風氣。我知道一個社會的文化與群體的習性根本難以一朝一夕就改變,我只希望我們的社會能夠變好。若政治搞不好了,我們也需要出來發聲、爭取;若社會氣氛差了,也就唯有從小部分出發,由自己做好,先搞好人與人之間的相處,稱讚值得稱讚的人和事,一點一點積少成多,慢慢改變氛圍也總比惡化好。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