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信佛就唔好搞咁多嘢。」

$
0
0

 

內地尼姑釋智定與兩和尚假結婚,來港「揾食」,每月零用二十萬,揮霍善款過著超然的奢華生活。

翁靜晶質問定慧寺釋智慧,對方卻叫翁不要搞事。

 

我見過不少人剛認識不久張嘴就說「我是乜乜教徒」,這是一個因果倒置。需要用一個宗教去為自己做人格擔保的人,底子裡心虛得很,極需要包裝掩護。而我們是什麼人,只視乎我們做了什麼事。

一個香港佛教聯合會會長說:「信佛就唔好搞咁多嘢。」

就像反國教時有位個教師說:「讀書就唔好搞咁多嘢。」

面對自己的罪孽,他們如此這般對你說,只想維護既得利益,不認為自己有錯,不希望有人去質疑批判,甚至將破壞畸形秩序的罪名加諸於別人。

 

人性的醜惡,從不同的事件中,卻表現得如出一轍。

當初世人罪孽深重,於是有智者創造了宗教,延伸出各種神話將宗教具體化,採取打一鞭子給一顆糖的模式,試圖將世人馴化。

民智未開的時期,世人對這種恩威並施的模式很受落,他們懼怕未知的懲罰而約束自己,不以惡小而為之;希望得到救贖、永生,或只是原始地為了自我感覺良好而鼓勵自己,不以善小而不為。正因如此,社會秩序得以維護。

有見及此,掌權者如出一轍利用這種模式試圖馴化臣民。

信者得救,疑者遭譴。

 

佛教的香燭點燃千年,熏陶了部分中國人學會寬恕,相信因果。假若舉頭三尺有神明,既是住持之位,德不配位,他日六道輪迴的時候或有優先提堂審判的權利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