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一日一《蘋果》, 加大力度擁護阿爺

$
0
0

 

《蘋果日報》像香港其他主流傳媒一樣,極為關心習近平出訪英國,對每一個細節——例如廁所標誌、彭麗媛的白粉妝——關注的程度,可謂歇斯底里。

有條動新聞說,「阿爺」帶著幾多幾多錢去英國;又有一篇沒有署名的評論說,英國倒向中國,無可厚非——文章說中國崛起、美國衰落,2030年中國經濟總量就會是美國兩倍——感覺像是文匯大公的一頁紙混進了《蘋果》。

美帝通孔誥烽則踢爆,原來評論的內容來自一個叫Martin Jacques的舔共西人的投書。香港爆發佔領的時候,這個鬼佬還上CCTV罵香港人對中國不感恩——骨子裡很崇洋的中國佬,大概也很開心有些西人發表支持中國的言論,「看!鬼佬也認同我們!」

《蘋果》這樣吹捧中國,露骨嗎?但《蘋果》一向也是如此啊。全香港的報紙和九成網媒,逢中國者,必稱「內地」,但《蘋果》往往更進一步,多稱中國官方為「阿爺」,特別是那些故作輕鬆的動新聞或稿評。

更不要說,《蘋果》一眾名采、評論人、記者編輯,絕大多是在「爭取民主」的表皮下愛國——因此好像也特別熱衷用中國語,「小三」、「出台」。

 

香港人反抗中國殖民主義、腳踢旅遊帝國主義,整張報紙就動起來批判勢孤力弱的香港人;居心不良地跟某些社運人同氣連枝,例如《蘋果》極速訪問了自稱光復發起人的Figo Chan,試圖用他道歉一事,將整個抗爭的合理性勾消。

盲毛藍絲、文匯大公東方,時常說黎智英集團反中亂港,是美帝賣國賊。但客觀上,《蘋果》比尋常的愛國勢力更愛國。例如他們以更肉麻的「阿爺」指稱中共、對中國有近乎痴戀的國族認同。親共盲毛罵《蘋果》唱衰中國、但《蘋果》呈現出來的中國,是一頭不可阻擋、不可抵抗的巨獸;人民一切反抗,都必會招致六四式殺戮,有不滿都只能限於忠臣勸諫君主的模式。

正如「溫和民主派學者」鄭宇碩曾經說過:「一切都要等他(中國)變。」

《蘋果》哪有反對國家呢?他甚至是對中國誠蝗誠恐的。所謂發聲,是聊勝於無的道德抗議。一份《蘋果》,以往是中產自視為關心祖國兼第三世界的贖罪券;今天中國強大了,看來越來越沒有自由化的希望,《蘋果》和香港就更沉迷關心中國人權、抱著六四的神主牌、取笑中國沒文化、土豪……以營造一個較好的自身形象。

然而,他們會對香港人起來罵幾句大陸人而歇斯底里、要扣二百分,潛意識是怕激嬲中國呀。大家裝出爭取民主的模樣,但他們心裡的中國,是無所不能的上帝,唯恐得罪。中國遊客打死香港,他們就不罵了,因為中國不高興,至少不會怪罪香港頭上。

自以為是忠臣在野、苦諫君上,所以也就要比在朝的那一班更加愛國,更加中國化。這就是香港的泛民主派系統。

 

一代人就是如此的了,以前香港最進步的一班,是左翼的、反殖、中國民族主義的民主回歸派,裡面出了馮煒光、狄志遠、黃成智之流。這些人現在爭著入政府打工,我不認為他們有甚麼理念上的大變。他們和民主派一體兩面,一直以來站在以趙紫陽為精神圖騰的在野立場,去愛國,做國家的「忠誠反對派」。馮煒光入政府,只是換個位置服務國家,我想他是十萬個心安理得。

如果為了國家好,即使傷害香港也是義無反顧,你看司徒華不是解散了六四之後香港的超大型民眾運動?民主回歸派,《蘋果》《明報》、名流進步學者,技只於此、歷史止步。

他們被中共批評為反中亂港,但他們只是用自己的方式愛國,為了一日攀龍遇明主,為了自己的主張可以見用於朝廷,他們要比共產黨愛國,所以他們才會挖空心思去爭奪「愛國」的詮釋權——因為愛國畢竟是整個泛民主派的公因數。至於香港人的利益如何永固、擴張,這班人是不會有想法的了。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