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哪一天我們會飛》:從前有一個人,佢追求夢想,後來,佢死咗

$
0
0

 

談到九十年代的集體回憶,對我來說,麥兜媽媽麥太的睡前德育小故事是很重要的一環。麥氏王朝在千禧年後依然茁壯成長,版圖更由山頂擴展至武當,但第一代不會動不會唱歌,只存在於紙本漫畫的麥氏成員才最原汁原味。﹝其實元祖第一代甚至沒有麥兜麥太,只有麥嘜和他的同學們,但都不重要了。﹞

麥太睡前德育小故事的特色是短、現實和有教育意義。順手拈來兩個:「從前有一個小朋友,食肉唔食菜,後來,佢死咗。」「從前有一個小朋友,成績唔好,後來,佢死咗。」麥太是基層婦女,還是單親媽媽,每天放工回家已累得半死,麥兜又蠢,跟完功課還要講故事?當然是一句KO你,親子又得,教訓亦得,得咗。

 

12227465_10156134838230401_1452664628_o

 

《哪一天我們會飛》也是一個這樣的德育小故事─從前有一個人,佢追求夢想,後來,佢死咗。能夠將一個德育小故事拍成差不多兩個小時的電影,還要好評如潮,感動無數觀眾,確是導演、編劇和一眾演員的功勞。

 

故事可分為兩個部分,第一部分是三個主角﹝蘇博文、彭盛華和余鳳芝﹞九十年代初期中六上學期的校園生活;第二部分則是二零一五年,彭盛華和余鳳芝結婚多年後面對的婚姻危機。兩部分交替出現,而兩部分的拍攝手法很不同。九十年代那段很青春、很夢幻、很陽光,校園生活也很有趣。那個年代還有中七,中六上學期其實是高材生的honeymoon term。完成了會考的挑戰,A-level又未殺到,生活最大的壓力只是籌備開放日和追女仔。二零一五年那段則很現實,彭盛華和余鳳芝雖然生活優裕,但客戶的無理要求令彭盛華變得虛偽,笑容難分真假;兩夫妻缺乏溝通,余鳳芝整日一張臭臉,跟昔日的笑靨如花判若兩人。

不是說楊千嬅或林海峰的表現不好,他倆的演技及格有餘,很少演戲的林海峰,中年彭盛華一角更仿如為他度身訂造。只是少年版的三個角色和演員﹝吳肇軒、游學修和蘇麗珊﹞都是可愛到極點的人,個人魅力不下《狂舞派》的阿花和太極柒良。彭和余的角色設定也是由出色走向平庸,相形之下,青春校園那段戲比現實中年好看很多很多。

我很喜歡蘇博文斯文俊朗下的少少麻甩﹝一眼就可看穿女主角的三圍﹞;少年彭盛華不一樣的視點﹝哪裡都可以是正面﹞;還有整天發白日夢的少女余鳳芝,全都很可愛。只得一個會員的飛行學會、形形色色的飛機模型﹝會飛的不會飛的﹞、可以越過半個禮堂的紙飛機、紫色天空的飛行筆記、能分辨三十八種飛機聲音的耳朵、在走廊疾馳的校園私家車、秘密基地、全手作玫瑰園,部分或許誇張,但一切都很美麗,又true又pure。單以校園這段而論,《哪一天我們會飛》比台灣青春片如《那些年,我們一起追的女孩》或《我的少女時代》浪漫十倍。

 

12212262_10156134838780401_1754832972_n

 

可惜,來到現在的部分,一切都失色,連導演和編劇的表現也失準。開場余鳳芝幾場辦公室戲完全不合理。她坐房,至少應該是中層管理人員,但卻不斷在做旅行社前線櫃台人員的工作。那場舊同學聚餐又是教人摸不著頭腦。到底是一班中學同學的定期聚會還是十年難逢一閏的reunion?看各人的互動像是前者,如果是,為什麼單單這次會忽然提起蘇博文?這幾場引子拍得完全沒有真實感亦沒戲味,好像純為交代劇情而拍。

 

不過全齣戲教我最不舒服的是很多人讚,最後很多只模型飛機在獅子山前翱翔那幕。沒錯,畫面是很美,這場戲也有point,既達成了余鳳芝同時放一萬隻紙飛機的夢想,同時也是悼念早逝的好友。只是,回學校做這件事也算了,為什麼要一班完全無關的師弟妹參與,跟你倆一起放飛機,悼念一個他們不認識的人?

把時間推回到一九九二年。英仁中學舉行開放日,彭盛華因為是手工王,被光頭阿sir欽點負責玫瑰園項目,以精巧手工造出未來十大基建的模型,展示政府的偉大發展藍圖。被阿sir欽點時,彭盛華有點愕然,也有點為難。當然啦,頑皮跳脫,經常逃課的手工王,怎會關心那些悶死人的基建?但他沒有半句反抗,悶聲不響接下這個大工程,還在當中加了很多小秘密,結果在公大受家長歡迎,在私奪得余鳳芝的芳心。

來到二零五年,最大的問題是,全齣戲從頭到尾都沒有一場戲說二零一五年英仁中學的學生的夢想是飛行,很想做模型飛機!那彭盛華和余鳳芝忽然回校,教同學們做模型飛機,跟當日光頭sir要彭盛華做玫瑰園有什麼分別?想這班學生也真夠可憐,一時肥仔sir拿到funding要做公民教育,他們就去研究中國航天;轉過頭師兄師姐臂部癢要念故人,要承傳飛行學會,同五學生就要埋首砌模型。有人關心過他們真正的夢想嗎?他們的夢想可能是潛水、鑽地、爬火山、跳瀑布,還有千百種可能性,不一定是飛啊。

 

彭盛華是手工王,不是飛行王,他最大的技能就是你說得出的,他都做得到。他自己也說過,顧客永遠是對的。只要顧客有要求,莫說麒麟神獸,就是自己的陽具,他也可以給你雕一具。手工王,可不可以只此一次,把你的師弟妹當成你尊貴的顧客,你認真聆聽他們的夢想,然後用你超凡的手工,教導和引領他們追求夢想?而不是將自己的夢想和遺憾硬加在他們身上,然後美其名承傳。承傳什麼?承傳一個早已消失,當年也只得一名會員的學會?

經驗和技能都可以承傳,夢想,還是讓年輕人自由選擇和發揮吧。

而如果有一名學生特別好奇,想知道為什麼要承傳飛行學會,師兄蘇博文的故事有什麼特別?是不是很勵志?彭盛華和余鳳芝可以怎麼說?

「從前有一個人,佢追求夢想,後來,佢死咗。」

因為這真的就是蘇博文的故事。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