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談身.心.靈養

$
0
0

 

當人人都話要注意身體健康時,其實原來淨是顧身體健康已經out左,而家越來越興的是講身.心.靈養。咩是身.心.靈養?身就是身體、心是心理、靈呢,就是指靈性。其實身.心.靈的概念發始於新紀元運動,當時二次大戰剛完十多年,各國在沉痛的戰爭教訓中,人民開始有休養生息、同時發展經濟的機會。同時間,城市化的發達亦令都市人越感空虛;新紀元的潮流湧現,範疇可涉至禪修、瑜珈、占星、催眠、花精、塔羅、芳香療法、能量療法等等。所以,有關靈的「培育」方法可說是十分廣泛,甚至有點神秘(定神怪?!)的感覺。

有關占星、催眠、能量療法等等算是比較偏門的路向,當然並非人人接受。但是現代人的確甚是需要思考、注意身.心.靈養的概念。現代醫學主導市場,現代人亦甚注意身體健康,但遺憾的是即使人均壽命長了不少,社會卻未能做到老有所依、而老人的醫療資源亦為社會帶來沉重的負擔。簡單講,即是「長命左又點」?卻是活得苟延殘喘、病痛纏身,還要日日自怨自艾覺得自己無用;有多少老人可以以「活得一日就一日,就開心一日」的心態過日子?

而香港人生活壓力大人人皆知,能夠日日開心活著的真的沒有多少個。現代人越來越重視心理健康,但社會日積月累的問題卻是令人身心俱疲。政治壓逼、經濟憂慮、工作、人際問題與傷痛天天充斥,都市人每天都要multi-tasking,背負各種不同的角色和重擔。所以,能維持心靈強壯以應付每天的事情是相當重要的。心理如夠健康,面對逆境也有足夠心力處理,能正面面對日常生活中各種的壓力;在困難來臨時,也能減少焦慮和煩燥。

至於「靈」這個詞,大家應該會相對感到陌生。但是,如有基督信仰的人應該會十分明白,「靈」的英文spiritual(spirit),本身就是聖神/聖靈之意。至於其他宗教,在與自己相信的神相遇之時,也必定是一個充滿著與「靈」接觸的體驗;一個與形而上的力量的接觸、的一種體驗。如你沒有宗教信仰,也不要緊。偶而放下工作、生活壓力,走到自然之中,當你看見自然的偉大和美妙,就自然覺得自己十分渺少。我個人認為,滋養心靈未必一定是打坐呀、瑜珈呀才對。找一個你舒服的方法,放下一切,欣賞世界、理解、窺見它的美好;這,也是一種理解、欣賞宇宙的,「靈」的滋養。

至於為何要將「心」與「靈」分拆?我認為以下的解釋頗有深意。正所謂「萬物之靈」,人與動物之所以有不同,最大的原因就是因為人有「靈」。我們會看見動物有「身」、有「心」(即喜怒哀樂),但卻不會要求動物有「靈」。如果偶有動物有愛惜同伴、奮不顧身等行為,我們定必言牠「甚有靈性」,就是因為我們覺得他們有「靈」而感動起來。人類一直也有祟拜、尊崇形而上力量的傾向,卻不見動物有此等行為。曾聽過一句說話:神在人心中留有一個洞,這個洞就是要靠上帝填補。所謂的「靈」,即便如此。

試想想,其實人健康但心靈脆弱、又或是人健康但沒有靈性滋養(又或是有靈性滋養但沒有健康都唔是太掂!),都不是一種「全人」(Holistic Well Being)的發展模式;所以,身.心.靈養能平衡發展,實是都市社會的大勢所趨。看到這裡,是否覺得自己也要休養生息一下呢?沒錯,關掉你的電話、電腦一陣子,聽聽歌、畫畫畫,十多分鐘,讓自己的身、心、靈休整一下吧!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