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CKY YUNG 攝)
今屆區選,適逢雨革後,數區競爭尤其激烈。最終結果建制大勝,並不意外。建制始終人財勢大,懂得買人心,買選票。惟建制不少候選人今次只是險勝,更值得深思。今次新加入戰團的熱血公民、青年新政、中出羊子等,為選舉增加氣氛,令選民有新選擇。但最後只有青年新政一候選人成功當選,一再證明雨革後,所謂民智仍停留在今天我的階段。未來日子眾人要再戰,現在已是時候重定方向,開始預備工作。
選舉日前六星期,以上兩團體才開始正式選舉工程,在一般老社區,難以讓老一輩信服。以上團體懂政治,但區選對大部分選民想說,地區工作仍然佔很重地位。筆者工作上接觸不少區議員,某部分議員真的講得出:「我唔理政治依啲野,我淨係會做好地區工作。」我地當然會感到可笑,但事實上「大把選民buy」。我深信青年新政做多兩年地區工作,選票會大幅增加。以大角嘴南為例,青年新政黎耀俊用了六星期宣傳,票數與民建聯蔡少鋒只差三百多票。顯然青年新政的加入,讓不少街坊醒覺,發現所謂的區議員四年以來根本從未露面。青年新政與熱血公民不同,青年新政形象溫和,自然較易入屋。
至於熱血公民(下稱熱狗),被主流傳媒不斷抹黑、攻擊,在社區不夠為人熟悉,是致命傷。熱狗最高學歷候選人鄭松泰,最後竟得三百多票,反觀日夜被唾累的何俊仁仍獲一千七百多票。由此可見,不少在主流媒體影響下的選民寧含淚投票,亦不願信任熱狗。熱狗的資源更難以與何君堯團隊相比,論金錢、人力、宣傳等,根本「無得比」。何君堯勝出有何出奇?未來要勝出,形象一定要更入屋,但千萬不要膠化。熱狗形象已被描黑,就只有盡快開展新一輪選舉工程,爭取更多機會「落地」接觸市民,才有勝算。
中出羊子,我只想到十四個字,「別人笑我太瘋癲,我笑他人看不穿」。香港人口講創意,身體卻⋯⋯ 羊子的加入對香港是一翻全新景象,破格宣傳被不少人恥笑,但偏偏獲最多人留意。但大角嘴選區實在太多老人,即使較年輕一代「都過唔到自己嗰關」,終令羊子只的一百七十多票。但我相信來屆立會,一定有候選人用羊子思路做宣傳。
雨革後的第一場選舉,投票數字創新高是讓人頗為振奮。但選舉結果明顯指出,大家雖口罵「民主黨,賣香港」,但民主黨仍獲不少議席,即使落選,票數仍比本土派或其他新黨派高。在左膠傳媒力捧下,左膠勢力依舊強大;而在左膠的猛烈攻擊下,本土派(特別是熱狗)離出頭天仍很遠。今次選舉結果唯一感鼓舞的結果,就是選民對一班「老嘢」騎劫議會已感厭倦,不論建制、泛民,抑或是本土,選民希望見到新及年輕的面孔。
來屆立會選舉定會更激烈,更多新面孔加入,撇除地區參與因素,只望本土及其他青年組織能吸納更多選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