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開始吸納了很多國內同胞加入金融業,作為培訓導師更加要精通兩文三語,操得一口流利普通話是常識吧,不過身邊有位同事的普通話程度就真的很普通,所以鬧出了一次課堂內的三級笑話(敬請家長陪同收看):
話說當時正進行Role play環節,需要挑選一位學員做角色扮演,一位導師做客戶,另一位學生就扮演從業顧問,而我就留在台上主持和觀察,由於學生是內地人,所以同事就勇敢地用他的 「曹仁超」式普通話來對答。十五分鐘的演練過程,我深深感受到,在台上忍笑原來比起面對著一百人講課更加困難。
Roly play 話題主要圍繞著如何跟客戶破冰(ice-breaking) ,簡單來說即是閒話家常,正當曹同事想問學生最近一次搭飛機係幾時,結果開口就說成:「你最近一次打飛機是什麼時候?」那位國內學生尷尷尬尬地回應:「嗯,大概兩星期前吧。」曹同事仍然不知道自己的普通話「搭」和「打」的發音出現問題,然後竟然繼續挑戰我的笑點底線,再問學生:「兩星期前,真好啊!那麼未來你打算什麼時候再打飛機呢?」
最後,那位同學臉紅耳赤的說:「暫時還未有打算。」
我承認,自己的忍笑功力未到家,徹底被這次飛機事故擊敗,在台上喪笑了一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