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耶教Sex Secrets on Tuesday, June 16, 2015
近年Facebook中開了不少「乜乜」Sex Secret,原來也出現了一個「耶教Sex Secret」。抱著獵奇心態去看耶教Sex Secret,其實也是蠻有趣的。只是作為信徒的一份子,我看到的還有很多。
我看到的是…耶教徒性知識的極度缺乏
即是我絕對不是鼓吹大家做熟手技工還是要技巧高超什麼的,只是例如有人根本是有生理問題(如早洩等),可能是已經要達求醫之程度,但卻是一直不知道。其實這還真的涉及個人生育能力,是很重要的事情呀!如果不適時就醫,後果不堪設想。我倒懷疑如有長期不育的耶教夫婦,其實是不是也是因性知識太貧乏而致?
我看到的是…教會的性保守取態正在拆毀人心
有很多情況,是信徒因為自己是同性戀、有婚前性行為,覺得自己會被教會討厭而自行離開教會、不敢面對教會的人與一切。這樣,教會不是正正把罪人從自己的手上猛然推開嗎?當教會口口聲聲說要愛罪人、要擁抱他們時,把他們留在外置諸不理的正正就是教會。
反對此論者一般會有兩個說法。一、是這些信徒持續犯錯,所以教會無法留住他們;二、因為他們犯罪,自然不想親近「聖潔的教會」,他們的行為乃理所當然。但試想想,money sex and power都讓人墮落、那為何sex的問題就被人放得這樣大、其他的卻能從輕發落?一眾高官、明星牧師的money and power的罪呢?點解教會開放寬恕之門給他們,卻把性小眾一腳踢開?情況就如帶大型樂器入港鐵,本身未必是一件很對的事、甚至是有點marginal,但是大概大眾期待的只是不要雙重標準,能統一對待而已。而另一點,其實大家就是覺得「聖潔的教會」太令人討厭才會離開啦好嗎;討厭的地方不是因為它「聖潔」,而是因為裡面的人扮「聖潔」以為自己很高尚呀!
我看到的是…性壓抑越大反抗力越大
我亦見有人分享的,是出現cyber sex、援交、找sex partner、(想)亂倫、有強烈自慰傾向、甚或是性變態、戀物癖等。現象所見,已經不單單是婚前性行為的問題了好不好,我看到的是有人因教會太強調要貞潔什麼的,倒變得反抗力越大,而上述的性情況更可能構成心理、生理、甚或人身安全的危險,部分更潛在著扭曲的性愛價值觀。事實上,新聞亦時有報導什麼「耶教徒公開露械被判感化」之類的東西。有些信徒的性壓抑到一個地步要落到如斯景況,難道教會的保守取態本身,又能夠置身事外嗎?
我看到的是…對婚姻觀所持的另一危險
耶教當中其實有一個言論,是為「與其慾火攻心,不如嫁娶為妙」-這言論的出處在於聖經哥林多前書7:9 中「倘若自己禁止不住,就可以嫁娶。與其慾火攻心,倒不如嫁娶為妙。」但是,「鬼唔知與其慾火攻心,不如嫁娶為妙」如今的理解變成,即是為左可以「做愛做的事」才結婚?其實把性必然的包含在婚姻中,倒出現了本末倒置的問題,婚姻難道是為性而服務?婚姻是神聖的、亦是複雜的,涉及的亦不僅是二人、更是兩個家庭的結合。如果往往為了「可以做愛做的事」而結婚,上述的婚姻價值不卻是反而被輕視、扁低和矮化了嗎?難道這樣又是教會想要的結果?
這也是耶教其中一個很嚴重的弊病,就是「以意創造」,請容許我以畫為喻解釋一下。所謂「材料」,就是因為在「以意創造」時,必須要有「取捨」;凡與主題無關的,可以不要;足以表達主題的,不可刪減;甚至為增加表達效果,還得「以意創造」,才能畫成一幅好畫,呀唔是、是好金句。就是這樣,教會就像把聖經金句「取捨」出來,然後「以意創造」,成為服務教會的金句機器。例如這一段的情況也是相似,保羅在整個婚姻的教導當中只是有一句這麼的說話,又抽出來「以意創造」,又不見得教會把第一節「我說男不近女倒好」拿出來講?咁男仔就唔應該近女色啦,崇拜應該要分開坐至岩呀。呢句都本身都有禁慾主義的味道啦,咁結了婚都不要近女色就是了。
我看到的是…真正的教徒在社會中的實況
「與其慾火攻心,不如嫁娶為妙」現在延伸的,卻不止是禁慾的問題,更是沒有出路的社會現象。要「嫁娶」的首要,是你要有男女朋友(人生… ),要不,就是嘆一句「樓都買唔起,真是爆房都無錢俾」。我想問,起保羅的世代,會否有買唔起樓的問題?而之前我亦已有講述過,現今社會的適婚年齡與青春期發育後的距離已越拉越遠的問題。當中的空窗期,教會沒有想過亦沒有意圖去處理,一句「不能婚前性行為」就搞掂,結果不就是與信徒的真正生命背道而馳,越拉越遠。
我看到的是…真正的教徒掙扎
我亦看到有信徒網上識朋友、識sex partner、偷食、自慰、扑野唔敢同教會講,掙扎卻無處可訴。一個曾讓我們傾心吐意的地方,如今卻是只令人三緘其口。我們的信仰幾時變得只是向教會交待?教會的壓力幾時成為了我們堅守貞潔的唯一源頭?真是慘淡淒涼。有多少人,在真正信主的同時,卻被主流教會的教導牢牢鎖死,甚至覺得非常內疚,認為自己好大罪。這些掙扎,大家在主流教會又可以聽得幾多?沒有,統統沒有。因為在主流教會中,只要你從口中講一句「其實我是GAY的」,足以讓你周身蟻,幾年翻唔到身。
我看到的是…真誠、「埋牙」的信仰討論
在一眾大概在任何教會都唔出得街的post中,也有一些是有建設性的、希望尋求出路的類型,例如個別的小眾教會會有個別的研討會吸引參加者,又或者是,有人認真討論同性戀點解咁大爭議、點解教會唔俾耶教徒同天主教徒一齊等等。試問教會當中,又有幾時有過如此「埋牙」的信仰討論?我想頂多最「埋牙」的,都仲是只是討論下「你另一半做咩唔是耶教徒」呢啲BB級階段咋。
我看到的是…教會的寒蟬效應
總的而言,在教會中根本沒有(性)言論空間可言。大家到頭來只是害怕教會掌威、害怕被罰、害怕被排擠而不敢講世情的真像,是為寒蟬效應。於是,大家在這樣的大環境下,只敢講出「我平日返工真是好攰呀」的所謂「掙扎」。這樣的信仰只是被粉飾、被塗脂抹粉,一點真實感也沒有。
教會現在的「寒蟬」做法,是把人從「性」割裂出來,不把人視為一個具有「性」需要的,一個全人的整體。其實這是十分可笑:原來「性需要這回事、是未結婚就不存在」,正如「僭建這回事、是處理了就不存在了」一樣、毫無邏輯性可言。但是,我也不是要高調談性什麼的,有時轉變太急,卻也是撟枉過正之舉。只是在面對世代的洪流裡,教會一再駝鳥地高舉以為自己的信徒有多聖潔,又實在是so simple too naive了。勇敢面對世情、明白信徒爭扎、以開放態度談情論性就可以,不要總是大石砸死蟹地搵自己世代的一套砸下來要求別人遵守,實在是教會值得深思的地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