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毛氏退休方案

$
0
0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Nicolas Alejandro)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Nicolas Alejandro)

 

呢幾日大家「媽」聲四起,當然唔係因為大家做冬返歸同阿媽食飯,而喺因為全民退休保障方案啦。不過,毛定石要先旨聲明,呢篇文喺超級技術文,而且內容惹火,會得罪全世界。如果容總肯登,我會多謝佢一聲:因為我驚左膠,政府,同所有人都會向我掟石。

廢話少講,入正題。毛定石年少無知時,喺廿年前曾經讀過一個經濟學碩士,當年雖然唔使寫畢業論文,不過畢業研究報告就點都要寫。當日小毛見大家為中央公積金大吵大鬧,所以就以當年56k嘅網速,再加上未有Wikipedia嘅世界觀,搵料寫咗篇研究報告,分析點樣先可以做到一個對大家公平嘅退休保障計劃。當然,我篇功課有成50頁紙,再加上啲數據成廿年前,我即使搬出嚟,都會被你哋班人X,所以,毛定石就用最近嘅數據,簡單講我嘅概念。

 

(1)全民退休保障方案:

全民退休保障方案,通常有兩種融資方法,一種叫Pay as You Go(PAYO),即係現時提議嘅一種,即係你嘅供款係用嚟找現時退休人事嘅退休金,而由於有關金額無用過做投資,而且係有固定嘅方程式去計算,所以亦有人叫呢種方式做Defined Benefits,呢種方式亦係美國嘅social security嘅做法。當然,打工越耐,你嘅退休金會越多。

PAYO嘅優點,就係供款人會預先知道退休後有幾多退休金,唔使為將來擔心;而缺點係整個計劃係I owe you,你要先供幾十年,去到退休嘅一日先有錢收。如果計劃破產,你會一無所有。題外話,現時香港政府舊制公務員用緊嘅退休金計劃,就係一個無需要僱員供款嘅Pay as You Go。

另一種,就係類似MPF,即係迫你儲蓄,喺美國叫Defined Contributions (DC)。DC亦有好多種,例如新加坡亦係用DC,不過新加坡制度同香港唔同:佢哋雖然唔容許市民平日提出存款去用,不過可以用嚟買樓同供樓。

DC公道嘅地方,係自己顧自己;而缺點係如果投資失誤,甚至退休時正值股市/債市大幅波動,你係會失預算,臨老無錢過世。

無論用PAYO或DC,最基本嘅理念,就係希望退休人士有錢去過退休生活;不過,喺政治上係一個同選票及維持社會穩定嘅機制:你只要睇喺喺台灣及香港嘅公務員同退休公務員對國民黨同港府嘅死忠就知道。呢一點,你廿歲時唔會明,你四十歲有家庭有細路時,你就會覺得退休保障好重要。

 

(2)退休保障要夠幾多先夠?

錢嘅嘢,無人會嫌多,所以無人會有答案。不過,我哋可以從世界各地嘅數據,去衡量吓點叫做合理。據美國Center on Budget and Policy Priorities網站上嘅資料,經濟合作暨發展組織(即OECD,入面嘅34個成員國大部份喺已開發國家)嘅平均退休金係工資嘅52.7%。你可以解讀成:當你退休後,你嘅退休金收入有接近你退休前收入嘅5成。如果要維持呢個數目,你可以諗到如果用PAYO你就要抽重稅,如果用DC你就要供到甩肺。

 

(3)毛氏模型:

當然,大家都反對PAYO,我亦唔例外。所以,我當年亦提出話用DC。不過如果做DC要供幾多?呢個係一個好問題。

OECD嘅平均年金係50%,我哋可以用呢一個做指標做一個簡單(其實係簡單到唔合理)嘅模型去做個計算:

以下係一啲假設:
(A)你由21歲開始工作,到65歲退休;
(B)退休後你會到87歲離世(註:據2014年香港衛生防護中心數據,香港男女嘅平均壽命分別係81.2歲同86.9歲),即係退休後你仍然會生活22年;
(C)你DC嘅投資增長率同通脹等同,亦即係話,我用real-dollar approach,就可以唔使理會利率同埋通脹率(註:現實上,可以有好大差別,不過用呢個假設,係可以計出最少你嘅DC最少要供幾多錢);
(D)你一世人嘅收入都工資中位數,而工資中位數增長亦等同投資增長率及通脹,以簡化計算。據統計署資料顯示,2014年月嘅工資中位數係每月$14,800。如果用以上嘅假設,如果要收50%工資做退休金,你嘅退休金要有每個月$7,400。

如果咁計,你嘅DC供款喺退休當日要有195萬(每月$7,400 X 12月 X 22年)。由於你有44年時間儲錢,咁你最少要每月儲$3,700先夠,又或者你要供人工嘅25%。當然,有關供款喺你比定係你老闆比就係有得討論嘅嘢,不過呢個喺自己顧自己嘅最少供款。

呢個數算唔算多?Well,新加坡現時要求50歲以下人士,僱主要供17%,員工要供20%,所以上面計嘅25%,實際上唔算太高(當然高過現時嘅5+5啦)。

 

話分兩頭,現時呢個局點拆。毛定石提議如下:

現時年輕嘅在職人士:
(1)提高MPF供款到25%,僱員15%,僱主10%;
(2)MPF已經供落嘅錢可以提出做買樓首期,而僱員每月供款可以用嚟offset供樓貸款;
(3)無需要為其他人嘅退休金負責。

年紀較大嘅在職人士:
(1)提高MPF供款到25%,僱員15%,僱主10%;
(2)MPF已經供落嘅錢可以提出做買樓首期,而僱員每月供款可以用嚟offset供樓貸款;
(3)由於MPF開始供款係由2001年開始,所以有部份人會唔夠時間去儲存足夠前去過退休生活,所以,我提出政府可以用公帑(例如抽額外利得稅0.5到1%),去津貼係1980年之前喺香港出世嘅香港人最多每人每月$7,400,不過有關津貼要做嚴格資產審查,即係話如果你自己根本有錢,你就只可以享用現有嘅社會福利(例如生果金),唔夠就再喺額外利得稅嘅收入去貼。呢個額外利得稅只會運行到40年,等所有人都有MPF保障時,會自行落幕。

其他從無工作過嘅人士:
(1)繼續用現有方法,即係現有社會福利去保障佢地;又或者;
(2)容許佢哋嘅家人(例如配偶,子女,父母)去用佢哋嘅MPF戶口,做額外而免稅嘅供款,為佢哋儲退休金。

啊,唔記得咗左膠至愛嘅新移民….我都係一句:新移民嘅退休福利係應該由佢哋家人負責,最多我會講係用現有方法,即係現有社會福利去保障佢地,其他嘢?免問。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