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Images Money)
精打細算本來是好事,但凡事計算得太盡,對朋友來說,就是斤斤計較。
阿晨就是這方面的專家,他不單是數理科的資優生,發揮在日常生活中更讓人「嘆為觀止」。
「不如埋單?」在一頓晚餐後,阿晨又慣性地說出這句「開埸白」。
「好!」我和應。
當侍應生遞上帳單時,只見他表情冷靜,不徐不疾地打開銀包,拿出餐廳的現金劵。
然後笑著點算「50,100,剛剛好!」
見我表情遲緩,他提醒我「侍應生等緊我地架,快D比錢,今餐$196,我比左100啦!」
看來這一次阿晨也不令我失望。
他的銀包就像一個黑洞,永遠充滿著未知。到底他的銀包有多少張不同餐廳的現金劵?還是每次他都盤算著自己有什麼現金劵,然後就邀請別人去那一間餐廳?
多想無益,我只好乖乖地拿出$100現金付款。
埋單時,侍應找回2個$2,我慣性地拿了一個,另一個體諒服務性行業的辛勞。
這時阿晨說出一個我永遠也不會忘記的數學習題。
只見他輕托眼鏡,煞有介事地問我「係咪應該找番$2比我?」
我「…」
見我表情疑惑,他冷靜地替我分析「頭先大家都比左$100,餐飯$196,即係每人$98,所以每人找番$2 。」
其實阿晨說的每一個字我也聽得懂,但串聯起來,我卻聽不明白。
可能我真的不懂人情世故吧,阿晨給的明明是現金劵,和朋友一起吃飯,按理說有現金劵是不是應該大家一起均分使用,那有獨自使用的道理?即使真的因為一些原因不能夠一起均分,是不是也沒有理由要求朋友代為找回現金劵的餘款?你有沒有試過在超級市場用現金劵買少於現金劵價值的東西時要求退回餘款?另外如果餐廳服務好,是不是有時你也會留下少許零錢打賞員工,而你又會不會為那些「神沙」計較呢?
不過由於對眼前這位數學專家佩服得五體投地,我還是把剛找來的$2送給他。
或許,他們的智慧,我們這些「凡夫俗子」是很難看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