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Alan Wu)
蔡英文當選台灣總統後,要觀察兩岸關係走向,相信仍需要一段時間。但可以肯定的是,兩岸都在加快軍事部署,為局勢惡化之可能做好準備。從公開的資料看,兩岸軍方都希望在2020年左右,即蔡英文第一任任期屆滿之時,做好相關部署。
2015年11月24日至26日,中共總書記兼軍委主席習近平主持了一個為期兩天的中央軍委改革工作會議。習近平強調,要著眼「打造精銳作戰力量」,「能打仗,打勝仗」。是次軍改提出2020年前要在領導管理體制、聯合作戰指揮體制改革上取得突破性進展,努力構建能夠打贏資訊化戰爭。(見《解放軍報》2015年12月24日報導)
大陸的軍方傳媒其後闡述部份解放軍的發展方向,其中包括:總裝備部和總後勤部合併,成立一個戰略支援部隊,這個新部隊將會納入心理戰和網絡戰部隊。另外,「二炮」亦將由「兵種」變成「軍種」,這意味著中共軍方的「火箭軍」地位獲得提升。
那邊廂,台灣軍方去年也發表了一年一度的《104年中共軍力報告書》以及兩年二度的《104年國防報告書》,兩份報告書的結論大意都是說:解放軍到2020年會有足夠實力對付台灣及阻止「第三方」(美國)介入。
快將上場的台灣民進黨,也列出政綱,表明會於上臺後把軍費佔國民生產總值的比例,由2%增至3%,該黨又希望,10年內能自主打造1500噸潛艇,以及成立「資通電軍」(網軍)。(註一)民進黨希望,網軍能於2019年成立,並於2024年完成其6000人編制。
由於海峽兩岸的軍事實力相當懸殊,台灣已做好心理準備,必要時就打一場「超限戰」(即以小勝大的戰爭)。台灣軍方評估,中共解放軍若攻台,能一次過在24小時內讓41萬士兵搶攤,其中包含30個步兵師和4個裝甲師。台灣又認為,自己合共需要192500名士兵來保衛台灣,其中包括92500個陸軍,空軍和海軍各50000人。
從地緣政治方面看,今後台海局面也是潛藏暗湧。大陸在2015年11月公佈的《十三五計劃》(2016-2020),表明中國希望成為「海洋強國」,「拓展藍色經濟空間」,「建構海外利益保護體系」,這些戰略目標,都有可能和美國相沖。
因為2016年也遇上美國大選,新總統的政策取向,對台海局勢也有相當影響。但可以肯定的是,「重返太平洋」幾乎是美國的民主黨和共和黨的共識,雙方的分岐,只在於如何達至這個戰略目標的手法上。估估在美國選戰熾熱時,台海問題也有機會成為其中一個焦點。
對快要上臺執政的民進黨而言,軍事工業也是為台灣島內經濟「沖喜」的重要一環。民進黨估計,軍事工業將為台灣帶來4000億新台幣的國民生產值。該黨主張和大陸經濟協作要慎之又慎,所以要拉高經濟增長,為蔡英文連任舖路的話,發展軍工絕對是其中一隻重要棋子。
習近平的軍方改革尚未完成,但從已公佈的人選看,他是甚為著重有實戰經驗的軍人。例如他提拔的新任解放軍陸軍司令員李作成,就曾參與1979年中越戰事;多年來,大陸傳媒都吹捧李作成是「戰爭英雄」;但在江澤民和胡錦濤年代,軍方高層必須是有較高學歷的人,但這些學歷較高的人不少都沒有參與過戰爭,像李作成這種學歷較淺的軍人,用來做宣傳可以,但江或胡都不會真正重用。中共十八大後,習近平對李作成重用有嘉,連換3職務,從大區軍副職到大區正職再到兵種主管;大軍區正職將領中多是中央委員或中央候補委員級數;李作成偏偏是少數的例外。這當中的政治訊息(有實戰的軍人將獲重用),是不言而寓的。
大陸現時有約1500支短中程導彈瞄準台海。在2015年11月的習馬會上,據報馬英九曾問習近平能否釋放善意,調走這些導彈,而報導說當時習不置可否。(註二)蔡英文當選後,大陸會否以加多對台導彈作為一種表態,也是其中一個值得關注的焦點。
對將上台的蔡英文來說,她的防務政策也是面對不少難題。美台防務開支是美台關係中的大事,因為對美國來說,台灣防務是一盤穩賺不賠的大生意。在馬英九時期,台方曾答應美方:台灣防務中,人事、維修保養、採購的開支比例為4:3:3。馬英九時期,基本上做到了美方要求。但由於台灣軍備太殘舊,近年保養開支急升,如整體開支不增加,採購費用勢難維持「佔整體三成」的比例。
蔡英文面對的另一個難題就是軍事人手。馬英九一心想改台灣的徵兵制為募兵制,但一直做不到。兼且,如今台灣出生率極低,只在1.07%左右。近年來,台灣的空軍機師一直流失,不少空軍機師出去從事民航工作,現時每架軍機的機師,平均少於1.5人。
在1990年代,大陸在台灣選前必然高調軍演,但其實當時解放軍尚未有足夠實力進攻台灣。反而如今大陸軍力已凌駕台灣許多,只是由於避免在台灣選舉前刺激民意,大陸軍方才相對低調。現時台海局面,有點「鴨子划水」的感覺,即表面上很淡定滋悠,實質上在水底則併命地划水。筆者認為,短期內兩岸「擦槍走火」的風險應極低。但到了2020年左右,如果雙方經濟還是低迷的話,戰爭會不會成為一些政客轉移民怨的一種手段呢?
(註一):見2015年10月30日中時電子報,《蔡力推造艦、航太、資通電軍》,作者楊舒媚
(註二):見2015年11月10日《南華早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