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格爾曰:「歷史給人類最大的教訓是:人類永遠無法從歷史當中獲得教訓。」此語用來形容西藏近代史絕不為過。曾幾何時,贊普1松贊干布一統高原,建立吐蕃國,與唐朝交鋒;赤松德贊發兵洗劫長安城,奪取隴右,稱霸西域;又入侵北印度,恆河以北皆降,並攻破華氏城,得佛祖真身舍利而還。吐蕃國當時可謂傲視中印,莫敢不從。然而,今天的西藏,只是中國與印度的俎上之肉,任人宰割。簡言原因,就是「引狼入室」四字而已。
當吐蕃鼎盛之時,當然沒有「引狼入室」這回事。不過,正所謂「再鋒利嘅刀都有生鏽嘅一日」,正當唐武宗會昌二年(842年)下令滅佛的同一年,同樣在滅佛的達磨贊普卻滅出個禍,被佛教僧人刺殺身亡,身後遺下年僅三歲的兒子雲丹與遺腹子俄松。由於雲丹身世可疑,吐蕃朝廷分為兩派,雙方交戰23年,朝廷威信盡失。高原各地貴族紛紛起兵,互相交戰,各地奴隸乘時而起,攻殺貴族。最終,吐蕃完全解體,小國林立。
赤松德贊的吐蕃
(下圖:黑字為藏人勢力、紅字為漢人勢力、藍字為蒙古勢力、黃字為滿洲勢力)
此時,由於列國林立,西藏佛教也個別發展,形成寧瑪、噶舉、薩迦、格魯四大派別。達磨贊普死後400年,在蒙古的威脅之下,薩迦派高僧薩迦·班智達與八思巴代表西藏眾僧主動投靠蒙古。忽必烈建立元朝,便即時大封西藏各地領主為軍官,設宣政院管治,而宣政院則由八思巴及薩迦派僧人主導。
這是西藏人第一次「引狼入室」,所幸元朝並未能真正完全統轄西藏,因為西藏領主仍然各行其事,互有衝突。數十年後,帕木竹萬戶絳曲堅贊大體上統一了傳統吐蕃的核心地區,並向元廷索要封號,取代薩迦派高僧掌控的宣政院,成為西藏的第悉2。不久之後,元帝北狩,西藏重新恢復獨立,但仍接受明廷新封的軍職,並在永樂年間受封為「灌頂國師闡化王」。當時明廷還在藏區封了另外四個「王」,但都不成氣候,毋改帕木竹巴3的統治地位。
其後,帕木竹巴被仁蚌宗本4攝奪權力,帕木竹巴與仁蚌巴互相爭權之間,帕木竹巴改信格魯派以獲得其支持,而仁蚌巴仍然保持噶舉派的信仰,令政治鬥爭引進了宗派鬥爭。其後,仁蚌巴又被下克上(自元朝以來第三次了……),辛廈巴·才旦多吉起兵攻打仁蚌巴,而且索性完全取代帕木竹巴,自稱第悉藏巴,以藏(gTsang)為統治中心。辛廈巴·才旦多吉同樣是噶舉派信徒,而且極其仇視格魯派,在建立藏巴的過程中,甚至屠殺格魯派僧人。
然而,格魯派早已走出西藏,成為蒙古佛教的主流。這時,四世班禪與五世達賴喇嘛邀請蒙古瓦剌和碩特部首領固始汗入藏護教,而固始汗也不負所望,克服安多各個蒙古及西藏勢力,並攻破日喀則,消滅藏巴,建立和碩特汗國。這一年是崇禎十五年(1642年),兩年之後,明朝滅亡。這是第二次「引狼入室」,事後五世達賴喇嘛待固始汗死後開始掌握實權,然而,這一次帶來的後果,令西藏漸漸走上俎上肉之路……
五世達賴掌權,委桑結嘉措為第悉。直至五世達賴圓寂後,桑結嘉措竟秘不發喪,一直借五世達賴名義在拉薩執政,並偷偷尋訪轉世靈童。由於桑結嘉措與和碩特汗國眾汗不和,他就聯絡另一部的瓦剌,准噶爾汗國的首領噶爾丹,互為支持;同時又以五世達賴的名義向清朝請封。此舉雖有利藏人勢力在蒙古人汗國中的統治地位,卻因而捲入清朝與准噶爾的衝突之中。最後,噶爾丹侵喀爾喀失敗,不久去世,其兄策妄阿拉布坦對西藏有野心,桑結嘉措亦被和碩特的拉藏汗毒殺。策妄阿拉布坦便出兵攻入西藏,消滅和碩特汗國。清聖祖派皇十四子胤禎攻入西藏,從此西藏被清朝兼併。
桑結嘉措又一次「引狼入室」,連西藏的獨立也賠上了。
可是,藏人「引狼入室」的戲碼,仍然繼續。
乾隆四十五年,六世班禪在北京圓寂,其兄護送靈柩及清高宗所賜財寶回藏,回藏後卻獨佔財寶。六世班禪有一弟為十世夏瑪巴,因而出走尼泊爾,唆使廓爾喀人入侵西藏。最後要清高宗派福康安領兵入藏征廓爾喀,而代價就是從此活佛轉世必須由「金瓶掣籤」決定,進一步加強中國皇帝在西藏的權威,影響延至今日:中共認為活佛轉世要其批準便淵源於此。
神奇的是,後來的八世達賴因應此事竟然曾派人聯絡英國東印度公司,差點又一次「引狼入室」。
再來的是十三世達賴,為了藏獨,明知英國對西藏有野心的情況下向英國要求支持,結果英方沒有真的支持藏獨,卻將大片的洛域及門域劃入英屬印度──也就是今天中國所稱的「藏南」、印度所稱的「阿魯納恰爾」。
傳統藏區
時至今日,「藏獨」仍然繼續向外國乞靈,期望可以借他山之石來獲得獨立。今天我們所見的藏獨,一力指摘中國侵佔西藏領土,卻一字不提印度所侵佔的藏區:拉達克(麻域)、錫金(哲域)、阿魯納恰爾(門域、洛域)。到底,藏人仍然奢望可以得到外國支持,而從來沒想過世上是沒有免費獨立套餐。「引狼入室」將會繼續一次又一次上演。自稱,西藏也只能成為中國或印度的俎上肉。
回到香港,時至今日,還在盼望英美「出手」的人,從政改以來英美的種種反應來看……他們,真的是盟友嗎?香港人,真係要瞓砧板任人劏?
- 「贊普」為吐蕃君主的稱號。
- 「第悉」為攝政之意,帕木竹巴統治者均用此名義治藏。
- 「巴」是「……人」之意。帕木竹巴即帕木竹人的意思。
- 「宗」為「縣」之意,「宗本」為縣長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