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網訊】各公司的資訊科技及工程部門,還有大學及高中的理科科目,都是陽盛陰衰的情況,女同事、女同學屈指可數,難道女性都不擅長數理科技?有婦女團體希望推翻女性不適合讀理科的偏見,為中學女生辦科技工作坊,提升她們對將來從事IT的興趣。
根據2014年經濟學人智庫於香港57間科技公司的統計,資訊科技主管職位中男性佔88%,而大部分公司的資訊科技部門,女性員工少於一成。香港每年入讀科學、科技、工程及數學(Science, Technology, Engineering and Maths, STEM)學士課程的學生,只有約三分一是女生。除了香港,科技發展卓越如美國矽谷及以色列等地,都有缺乏女性參與IT行業的情況。
IT行業缺少女性,到底是否真的因為男女先天能力和性格不同?婦女基金會項目及網絡經理張小微指,學習環境中無形的偏見,以及行業中缺乏女性榜樣,都會令本身對STEM有興趣的女生,在高中及大學選科時卻步。
基金會正進行「Girls Go Tech」計劃,為香港中一及中二女生提供程式編寫、科技及解難訓練,與科技公司CISCO、Accenture等合作,舉辦工作坊、講座、參觀科技公司等活動,希望打破女生不擅長電腦及程式的印象,刺激女生對IT行業的興趣。
計劃今年在兩間女校及一間男女校推行,目標為90名女生參與,並希望逐年擴展,至2018年目標為超過700名女生參與。
教師家長偏見影響女生選科
對於為何本港缺少女生選修STEM科目及投身資訊科技行業,一直未有有系統的本土研究。基金會邀得香港城市大學應用社會科學系副教授楊婉蘭及明德學院文化及傳意助理教授梁展慶,進行兩項研究,一項為檢視是次工作坊在三間參與學校的成效,另一項為對全港各區男女校及女校的中三學生進行抽樣調查,探討學校、家庭、個人等各方面因素如何影響女生高中選科,預計於今年年中發表結果。
梁展慶指,當科技愈來愈發達,而女性參與卻持續落後,將會有很大問題。他指缺少女生選修STEM科目,不一定是天生能力影響,香港社會環境對女性投身資訊科技行業缺乏鼓勵,也缺少女性人才的榜樣,社會的刻板印象令女生對STEM科目有不友善的感覺,認為是男生的範疇的,因而減低興趣。
他表示,美國機構American Association of University Women於2010年發表的研究顯示,當女生身邊的人如老師、父母認為她們在數學及科學方面遜於男生時,她們在相關方面發展的意願也會較低,這些偏見更會影響她們在數學測驗中取得較低分數,相反若師長給予鼓勵和肯定,她們會更希望繼續修讀有關科目。
而另一項有關瑞典高中女生上物理課情況的研究發現,若老師給予男生的注意力比女生多,課程設計與日常生活關連性低,以競爭方式學習,令女生在學習環境中感覺不舒服,因女性在社交及情感方面需要比較多,若老師能平等對待男生及女生,多用日常生活例子,多以團隊合作和小組討論方式學習,女性會表現更好。
楊婉蘭指出,在男女校中老師對待男生和女生的差異影響學習表現,在女校中沒有這種差異,家庭和個人便成為影響女生學習的重要因素,另外女生害怕被朋友孤立,未必敢於表達自己,也可能影響她們選科。
她指當女生對STEM本身有興趣,加上外來衝擊而過程愉快,最能刺激她們的興趣,故讓她們接觸更多相關資訊是非常重要。
應增接觸科技機會引起興趣
本網查看本港各區中學男校及女校的選科資料,發現雖然男校及女校普遍理科科目名額都比文科及商科多,但男校仍比女校更偏重理科。各文科商科科目如歷史、地理、企業、會計與財務概論等,每間學校每年級通常開設一至兩班,理科科目物理、化學及生物,在女校開設約兩班,男校則多達三至四班。
至於數學科伸延課程,男校開設的班數比女校多,不少男校更不開設一些普遍的文科科目,如中國文學、中國歷史。但無論男校及女校,都一樣不重視資訊及通訊科技(ICT),通常每年級只有一班。
第一間參與計劃寶血會上智英文書院雖為女校,但一向強項為數理方面,物理及化學各開兩班,生物三班,連ICT也有兩班,並讓學生參加各種科學及IT活動,如機械人比賽。副校長馮鄭惠儀表示,家長普遍抱男生讀理科、女生讀文科的觀感,認為女生選理科會比不上男生,這種思想在十多二十年前更強烈,現時的家長比較尊重女兒的意願。
她又指出,新高中制度推行後選修ICT的學生更少,因為升中四時選哪些科目直接影響大學選科,可選修科目由以前四、五科減至三科,而大部分大學課程要求都不包括ICT,令大部分學生犠牲ICT來選修物理、化學及生物這三個傳統理科科目。
她坦言現時喜歡IT的女生不算多,對於落手編寫程式、製作機械人等接觸少,認知不足,有時學校舉辦活動如參觀IT公司,學生會因不清楚那是什麼,而不敢報名參加。但她認為這種風氣可以改變,若有更多宣傳,會有更多女生喜歡IT。
她表示,社會需要通才, 中學ICT課程離入行仍有一段距離,希望學生在學術課程以外有更多體驗。是次工作坊於聖誕假期期間進行,連續三天的上午及下午,仍有約二十名學生參與,她覺得十分難得。
工作坊由BSD Code and Design Academy的人員擔任導師,學生以三至四人一組,在導師指導下編寫程式,製作一個問答遊戲,遊戲內容、畫面設計、素材等都由學生一手包辦,並需向全班同學發表作品。
參加工作坊的中二女生Stephanie去年曾學習html,表現不錯,認為社會將由資訊科技領導,希望學習更多程式編寫知識以應付將來需要。她表示父母都覺得女生多數讀文科,但她認為最重要是自己肯突破,「有計數叻嘅女仔,都有計數唔叻嘅男仔。又唔係消防員呢啲要好多體力嘅工作,coding都係用腦,男女應該一樣。」
但她對將來仍感有壓力,「啲人聽到女仔做呢啲職業都會O咗,老闆都可能請男仔先。」她傾向於高中時選理科,但選科關乎升學就業,未必會選讀ICT。
中一女生Alisa認為從事資訊科技與程式編寫與否跟性別無關,但人們都愛分男女,聽到小學老師說過「男仔比較鍾意搞電腦」的說話,母親也認為女生比較擅長文科,她曾因此與母親爭論,幸好父親本身從事程式編寫工作,支持她選理科,更給她看有關書籍。
Alisa喜歡創造自己的作品,相信會在父親引導下入行,但想像到將來工作環境可能全是男性,感到壓力很大,若更多人支持女性從事程式行業,會更有信心。她又指外國的小孩自小就接觸資訊科技知識,但香港政府並不著重,社會也欠人才,想學便需另找渠道。
她們都表示,工作坊內容比平日的電腦課深入及實用,導師教學生動有趣,不像平日課堂般硬塞知識、對住PowerPoint講課,並有更多時間落手創造自己的作品,導師也會個別指導,照顧不同進度的同學。
(如果鍾意我既報導就Follow 我FB 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