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張圖可以暫且總結,網絡發起的「不看王晶運動」是成功的。
首先成功令到《賭城風雲》的入座率低開,低開代表很多潛在觀眾也不入場,仍入場的是慣性觀眾。要知道,一齣電影的潛在觀眾是很重要的,因為潛在觀眾才會把口碑散開,口碑是直接影響一齣電影的生命週期。潛在觀眾遇上喜歡的電影,散播的口碑是非常有影響力的,因為這些潛在觀眾會影響次潛在觀眾,次潛在觀眾會影響次次潛在觀眾,然後就是邊沿觀眾;然後出現的就是翻睇的觀眾。
這次「不看王晶運動」直接影響了潛在觀眾不入場,甚至不用看已可以寫影評。這已足夠令《賭城風雲》失去次潛在觀眾及次次潛在觀眾。
一齣電影的排期,首兩日的入座影響很大,觀乎電影票房指標:旺角百老匯戲院的排期;就可以知道院商已開始CUT場,甚至以觀望態度對待《賭城風雲》;因為《賭》的入座率低開,完全超出院線的慣性思維,過去排片可以不用腦地排,這個農曆年排片,若不用腦,百老匯院線票房將跌入谷底。
幸好這個曆年竟然有齣荷理活電影《死侍》,代表會有一班死忠必然入場,令院商至少可以不用太用腦就排足《死侍》;但所謂新年流流死死聲唔好聽,一班家庭觀眾也會不用腦地見到個「死」字大叫大吉利是而不入場。所以院商又不會像《鐵甲奇俠》般,盡排《死侍》這齣不一樣的英雄片。
文首的CAP圖是初三的旺角百老匯排片,可以見到院商已排滿《美人魚》、《死侍》,而《賭城風雲》則只餘一場,而另一齣《西遊記》已不見縱影。院商現在入座定排片,要總結「不看王晶運動」有多成功,就看院商最後會排幾多場《賭城風雲》。
要記著初一至初三,會有很多不用腦的觀眾,他們是一年才看一齣電影,只希望新年同家人熱熱鬧鬧不用腦的輕鬆一下。當排片越少,代表這班農曆年觀眾選擇越少,也代表票房難以高開。
若《賭城風雲》在賀歲檔期,票房不足二千萬,以這個CAST來計是非常失敗。《西遊記》合拍片味太強,有一千五百萬可以偷笑。《美人魚》很大機會因為星爺效應而彈出,但故事與演員也不是同聲同氣,所謂彈出,票房也未必會高開。若要令《不看王晶電影》更成功,要做的就是要令院商排片的態度改變,這才是最難打的仗。為了這班還未肯用腦的院商,全力推動《死侍》,令《死侍》的排片量大增,在賀歲檔,觀眾也不太用腦的狀態下,放映場次越多,自然入座越高。最後《死侍》票房高開,其他電影低收,便是整場運動的真正勝利;也是一次好的開始,在未有真普選前,以另一種票數去改變環境,投資者不會再單單北望,而是著重本土;同時也可以放下明星效應的觀念。
當然,以院商不用腦的慣性,他們很大程度會以為排荷里活片才是保障,要令這班知障(知識障礙)的人改變,我們還有更多路要走。只要我們繼續在院商排片上不合作下去,勝利最終一定屬於香港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