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寫了一篇:王晶《賭城風雲III》死剩半條命,如何殺埋佢片甲不留?,看到一些疑惑的留言,作為筆者,我有責任提供更多相關資料。
先自我介紹,筆者除了是土生土長香港人,相信左不一定膠,是因為很多左膠是為左而左,更用一本通書睇到老,所以每每膠起來而不自知。我筆名左而不膠是提醒自己即使站在左面也好,要對相關議題要有足夠客觀資料才好立筆。正因為這次「罷睇王晶運動」與筆者的工作相關,電影是我的工作之一,同時我也是香港電影金像獎選民,雖然成為選民的門檻並不高,但作為業界的一份子,看電影、分析市場走勢,少不免是我工作的一部份。
前文提到的「運動成功」,正正是一向無視觀眾意見、聲音的電影老細、院商,經過《賭城風雲》首日上映票房低開而顯得非常關注;從這方面看,運動令入場人數不似預期,令院商們不得不正視票房走勢,而不可以再不用腦排片,這是成功的一步。
排片決定了一齣電影的命運。如果大家明白這一點,就要想盡辦法令院商面對現實減少排《賭城風雲》;要知道,這本來是接近不可能的任務,因為《賭城風雲》擁有近年來難得一見的CAST:發哥、劉華及逢片過千萬的張家輝,這是三人首次合作,單是這樣的賣點,很多片也讓路,大家可以看到曾志偉、黃百鳴,甚至連續兩年出品賀歲片的吳君如,當知道《賭城風雲3》這個難得組合後,也完全讓步放棄賀歲片,就可以知道《賭城風雲》原本在業界的風頭是多麼強勁,而且深得院商厚愛。
有理由相信,《賭城風雲》的上上下下,原本的目標票房應該是超過五千萬,甚至以破香港華語片電影票房為目標,因為這集《賭城風雲》是集合了賭神、賭俠、街頭賭俠;這群控制/破壞了香港電影發展的出品人、發行商、院線本以為坐定粒六。從首映禮,發哥更不小心透露了《賭城風雲4》將會加入賭聖,即王晶為了錢願意向星爺認衰仔,從而促成史無前例的賭神、賭聖、賭俠、街頭賭俠在同一齣電影出現。如果要KO王晶,就是要王晶不單不能成為賀歲冠軍,更不要讓他抽水說自己是賀歲華語片軍軍,等他找星爺出任賭聖的如意算盤打不響!星爺在強國的影響力,比發哥、劉華、張家輝強得多,這與賭聖的角色背景息息相關:一個擁有特異功能的強國窮小子在香港闖出頭。若這個組合成事,大陸票房隨時有機會過三十億,大家想不想這件事發生?情感上,睇賭神、賭聖大都希望二人能夠同台;但理智上告訴我們,若這件事發生,香港人面對王晶這類人,只會死得更慘。
沒錯,我們看到初一、第二的《賭城風雲》票房見紅,但如果大家細心回憶,每年初一初二,無論放映的是那一齣電影,又或那齣電影有多垃圾也好,只要能夠成功在賀歲檔期的初一初二放映,基本上都會全院滿座。正因為運動的持續性是非常重要,只要潛在觀眾不入場,踏入初四,開始返工,《賭城風雲》票房定必急跌;只要《賭城風雲》保持低入座,而其他電影又爭氣的話,非常現實又不用腦的院商,自然會瘋狂CUT走《賭城風雲》的放映場次,而增加其他電影的放映場次。
每年賀歲檔期都是兵家必爭之地,只要王晶今年仆街,以後也在賀歲檔期無立足之地!
賀歲檔每年的總票房是超過1.2億港元,《賭城風雲》若不過二千萬票房,大家可算是大勝!因為王晶本來是預了佔據賀歲檔的一半票房!
若大家仍不明白電影的遊戲規則,我嘗試用台灣選舉做例子,即使未必認同民進黨,但為了打倒國民黨,也會投民進黨一票。而民進黨即使大勝,但不代表國民黨一票也沒有,國民黨更衰仔也有三百多萬票。換轉在電影,「罷睇王晶」其實是一樣道理,因為「罷睇」而令《賭城風雲》不能成為賀歲票房冠軍,甚至連華語片票房冠軍也不保,也不代表《賭城風雲》沒有票房收入,而是令其票房失利,斷佢未來拍片的糧草;同時令業界的大哥大姐們不再信任王晶之流,香港本土電影才得以繼續發生。
這場運動最終有幾成功,還看大家怎樣繼續推動「罷睇」之餘,也怎樣推介其他電影,排片一加一減之下,王晶自然失分更多。如果大家定義的「罷睇」是要求零入座率,我相信這個世界沒有任何運動是有機會成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