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批判示威圖騰:「黃傘」

$
0
0

www.joancornella.net

Posted by Joan Cornellà on Thursday, June 2, 2016

 

黃傘在雨傘革命之初已經成為了代表示威的圖騰。「黃傘」這一圖騰的出現,卻是成為了雨傘革命終會失敗的伏筆。由泛民政客、所謂民間團體舉起「黃傘」的一刻起,我已經預見雨傘革命不過是夢幻泡影。

 

「雨傘」在「雨傘革命」中的象徵意義

我們可以溯本追源,回憶一下「雨傘革命」的命名。在二零一四年的九月二十六日,雙學衝入公民廣場,埋下了抗爭爆發的引線。至九月二十八日,市民在政總外圍包圍警方,警方於約下午六時發射催淚彈,令示威擴散至全港三個佔領區。示威者以雨傘作屏障,擋下黑警的胡椒噴劑,與警察衝突,外媒得見後將示威命名為「Umbrella Revolution」(直譯為雨傘革命,但我更喜歡當時另一譯名遮打革命)。

由此可見,雨傘在示威一開始之際,是抵禦武器的防具,是示威者手上的工具,代表著示威者抗擊暴力、衝擊建制的精神。那麼「黃傘」呢?

 

「雨傘」何以被染色?

雨傘會染上黃色,主要是由於九月二十二日起雙學發起的罷課行動,以黃絲帶為記。因雙學埋下了雨傘革命的導火線,所以黃色就用以象徵整個示威行動。

雨傘被染上黃色,當初可能是因利成便,但是後來沿用「黃傘」必然是泛民政客和主流媒體的輿論控制。因網絡圖像化,不少設計師在設計雨傘運動時會使用「黃色」及「雨傘」這兩個示威象徵物。但我們必須要警醒:黃色及雨傘是兩個不同的象徵。「黃色」代表學運,「雨傘」代表防禦、抗擊武力。

但當「黃」與「傘」混合,新的示威圖騰「黃傘」就出現了。作為示威圖騰,黃傘異化了在示威中「黃」及「雨傘」的概念,變為了泛民政客的政治資本,將「學運」與「抗擊武力」的原意,扭曲為泛民最愛的「非暴力抗爭」(註一)。

 

「黃傘」的扭曲與黑暗面

我們隱約明白「黃傘」不過是鏡頭前的象徵物,是泛民政客及相關利益集團精神自瀆的器具。舉起了「黃傘」,做出了一個美麗的畫面,滿足了,也就完了。舉起「黃傘」的人並不會記起在抗爭的場地,雨傘是擋胡椒噴霧,是抗爭者手上僅有的寸鐵?

實體的「黃傘」根本沒有任何意義。舉起實體的「黃傘」,是對自身最大的反諷。在抗爭落幕後舉起「黃傘」更是白痴!舉「黃傘」的又有多少人會撐起黃傘,走在抗爭的最前線?由舉起黃傘的一刻,「毋忘初衷」這一句,你們有資格說嗎?

 

結語

站在金鐘、旺角前線的義士,在雨傘革命開始之時手執雨傘,在最困難的時候擋下了警察當時的最高武力。當警察武力升級,抗爭者毅然拋下雨傘,帶上了手套、頭盔、盾牌,以血肉之軀守護佔領了的土地。

而有人如獲至寶地拾起了抗爭者拋下的雨傘,然後把它們染上黃色,在佔領區內唱歌舉傘。

 

註一:事實上,雨傘革命的爆發之際,是抗爭者主動衝破警察防線,金鐘夏愨道才被佔領。而泛民騎劫抗爭最著名的例子,可見張超雄議員擋在抗爭者前面,大叫「唔好破壞運動」。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