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關台山核電廠安全問題的討論,不但令一直以來存在著的核電問題終於被提上社會討論的議程,同時因安全及技術問題而潛在的核幅射危機,亦意外地令澳門前途的討論開始浮現。事實上,在核爆及支爆的陰影下,對於澳門人未來該往何處去的討論其實早應開始。但澳門人只有到與自身生存有直接威脅的問題時,才會開始討論(或許為時已晚的)前途問題。
無論如何,這幾天有關前途問題的討論,主要圍繞著歸葡的問題—亦即,一旦台山發生核災,或是「支爆」發生(雖然後者僅有作者本人的討論)而令中共對澳的統治不能正常運作的時候,葡萄牙可以做些甚麼。事實上,當澳門現在仍有大約十六萬持有葡萄牙公民證的葡籍澳門公民的時候,即使中國把其定性為「旅遊證件」,但由於澳門人仍然享有作為葡國公民甚至歐盟公民的一系列權利,加上只需要透過簡單的程序,「澳門的中國公民」便可以變為「葡籍澳門公民」的時候,葡萄牙似乎皆有正當的理由及責任,介入澳門可能出現的危機。當然,隨著危機性質的不同,葡萄牙能夠介入的方式亦有不同,而這種介入而促成的澳門前途改變亦有差異。總結這幾天的討論,會出現的情境應該會有兩種:
第一種,是中國或澳門內部出現動亂,而不論澳門政府及中共政府皆失去正常統治澳門的能力時,這時候葡籍澳門公民便可以透過第7/1999法律的第五條「退出中國國籍的申請」,放棄「中國澳門公民」的身份:
申請退出中國國籍的中國公民如有外國國籍,須遞交有關證明;還須遞交是外國人的近親屬或定居外國的證明文件,又或有正當理由退出中國國籍。
這時候,先前擁有「雙重國籍」的十多萬澳門人,在此時便可以正式成為法理(De Jure)及實質上(De Facto)的葡萄牙公民,且不再適用於中國所謂「干涉內政」的宣稱。因此,葡萄牙便有「保護海外國民」的正當理由或責任,出兵澳門並保護在澳國民。而假如中國軍隊對駐守澳門的葡萄牙軍進行攻擊的話,葡萄牙便可以援引《北大西洋公約》中的第五條約(Article V),令包括英美在內的二十八個國家的北約部隊出兵:
針對任何一個成員國發動的武裝攻擊應被視為是對全體成員國發動的武裝攻擊。
在葡萄牙或北約的保護下,一旦中共倒台或中國解體,澳門或許可以在全體澳門人的公投下,併入葡萄牙內成為葡萄牙的一個海外省,並像直布羅陀一樣,由葡萄牙負責國防及外交,或派遣總督作為象徵性的政治領袖,而實質上的政治及立法權力,掌握在由全體澳門人選出的議會,並由多數黨領袖所建立的內閣所建立的澳門政府負責澳門內部的事務。再者,澳門人亦能透過公投,或成為非軍事化,由聯合國維和部隊駐軍的中立國,或在澳門實行徵兵制,並建立一支軍事武裝,並成為澳門獨立建國的基礎。
第二種,是一旦台山核幅射發生洩漏或有潛在風險,令澳門不再適合居住時,葡籍澳門公民在經過葡萄牙國會的同意下,透過租借葡萄牙的其中一部份領土,並參照葡萄牙外島Azores及Madeira的經驗,成為葡萄牙的其中一個自治區 (Região Autónoma de Macau / Nova Macau)。此自治區內的人口將透過全體選舉選出國會(Assembleia Legislativa),並在葡萄牙總理的授權下,由多數黨組成內閣,並構成自治區內的政府架構(Governo Regional),分別負責自治區內的立法及行政事務。而葡萄牙中央政府則派遣其代表 (Representante da República),以作為共和國政府擁有主權的象徵。
當然,第二種方法仍然會存在著一些技術上的問題,如非葡籍澳門人該如何處理,或是澳門自治區如何在融入葡萄牙主流社會的同時,又保有一定澳門人的獨特性。可能的方法,或是透過血緣及家庭關係,令一定非葡籍澳門人取得葡萄牙國籍,或是透過歸化的方法,在葡萄牙語的習得及生活一定年限的條件下而成為葡萄牙公民。而澳門自治區也可以透過以廣東話及葡萄牙語作為其官方語言,及在普及教育中進行「雙語並行」的教育政策,令自治區內的人口,成為在認同葡萄牙的基礎上,同時亦能保留其作為獨特語言及文化的群體(進一步的安排,或許可以參照如Kymlicka對於小數群體權利的討論)。
不過,以上的討論僅是作為一種對未來的「願景」,即使澳門人真的取得如上述一樣的政治地位,但需要犠牲的亦將會是相當巨大。不過,澳門人需要為未來的危機做準備—如果他們不願做中國的臣民的話,那麼澳門人需要把握機會,掌控自己的命運。
(P.S 有關第二點的討論,Credit全部歸於葡文無難度及其他網友的發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