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近午夜,每當傳來朋友的短訊「在做甚麼」的時候,我十居其九都會回答:「寫日記」。然後,電話的另一邊總會附上一臉詫異的表情符號。嗄?簡直不敢相信,現在還有人會寫日記。
屈指一算,都持續寫了五年多。但為日記獻上人生的第一次,是於小學三年級。
小時候覺得甚麼都新奇有趣,任何事情也躍躍欲試,寫日記是其中之一。某天,手執一本卡通筆記簿就寫。起床、刷牙、更衣、和家人出門吃飯、很快樂,或者起床、刷牙、更衣、出門上學去、放學回家、很快樂,然後貼貼紙、蓋蓋印,就是本人九歲的時候所寫的日記。貫徹「三分鐘熱度」的性格,很快就沒寫了。
直到小學六年級,收到一本精裝的筆記簿禮物,又蠢蠢欲動的寫起日記來。這一趟,終於懂得寫日記,不再無聊地記錄刷牙洗臉的習慣。然而,仍然無法每天都寫,整本簿斷斷續續地寫了兩年多才用完。最長的時候,維持了兩個月。
換上另一本筆記簿,起初的時候寫的是週記,再懶再忙也不過是一星期寫一次,總算是記錄著接連的生活。幾個月後,重新變成日記,寫到今日。連同小學三年級那一本,一共寫了十二本日記簿,現正努力填滿第十三本。
自問是個凡事「三分鐘熱度」的人,半途而廢的事情比堅持完成的多出幾十倍,偏偏自己可以堅持寫日記,成為每晚睡前的習慣,可真的不可思義。而別人之所以詫異,大概附帶兩個疑問。一,有如此多時間寫日記嗎?二,有這麼多內容可以寫出來嗎?
時間當然不多,但總可以犧牲一下睡前滑手機的時間。要是那天真的忙得不可開交,身心俱疲,我會用手機錄音口述,翌日晚上才抄寫下來。試過連續幾天都以錄音作罷,溫習考試的日子如是,出國旅行的日子亦然,但是也還會不耐煩地在日記簿上補回。
至於日記的內容,對一個多愁善感、胡思亂想的人來說,可謂應有盡有。即使不是甚麼特別的日子,沒有發生甚麼特別事情,千篇一律的生活也足以嗟歎一番。樂觀開朗的人如哈姆太郎的主人小露每晚也有寫日記的心思,又豈會難倒一個思緒太多的少年呢?
在手執紙筆寫日記以前,我是以Qooza或YahooBlog記錄生活。久而久之,發覺人生是充滿「不足為外人道」的事情,為了抒發更真摯的情感,就寫起日記來,盡訴一切隱秘。慶幸的是,家人都懶得細讀一頁頁密密麻麻的文字。
如今,寫日記於我,只是一個習慣。這行為可以令我清晰地回顧當天的生活,稍微整頓思緒,卻無法完全讓我擱置過去,好好入睡。但這些日記簿卻是證據,證明我本人存在過的痕跡,安撫自己並不是虛無的幻影。同時,彷彿在堅持一件偉大的壯舉,記錄了差不多二千個日夜,就不想輕易放棄。
間中會翻讀日記,尋找失落的記憶。年終,也會翻讀過去一年的日記,作為送舊迎新的儀式。有時候讀到一篇,會察覺自己曾經多幼稚,或察覺自己毫無進步,或察覺自己……被現實和歲月沖刷得體無完膚。那些引以為傲的個性和專長不知所蹤,剩餘日記裏的段落化作哀悼的弔文。
別為不是怪癖或荒謬的東西詫異。在驚訝怎麼還有人會寫日記之際,何不驚訝怎麼越來越少人寫日記?何謂正常,何謂常態,已經變得模糊不清。我只盼望除了堅持每天寫日記以外,還會堅持更多的事情,包括——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