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sted by 天水圍民生關注平台 – TSW New Force on Friday, June 10, 2016
九鐵公司曾經於1988年至1997年間發行輕鐵月票。當年輕鐵月票更細分作4類票種,涵蓋自小童和學生亦能受惠。而所有票種更可於周日及公眾假期全綫通行,方便居民周末消遣。可惜,1997年八達通發行,九鐵以此為由取消輕鐵月票,以個人八達通積分優惠取代。
對比當年,大量居民遷入天水圍新市鎮,新界西北人口對比往日有增無減。而按照2011年人口普查數據,單是於屯門或元朗區內工作之人口便已近9萬人,還未計算因工作而需要穿梭屯門及元朗之間的工作人口。而事實上,因天水圍缺乏公營街市,不少家庭主婦時常需乘搭輕鐵前往元朗購物以節省金錢。綜合以上兩點,假如港鐵能夠從善如流推出區內全月通,只要定價吸引,其實具有足夠客源基礎支持。
其實,港鐵亦非未曾就重推輕鐵月票之議開腔回應,但始終缺乏有力理據:
現時,使用八達通的輕鐵乘客可享用的車費優惠包括「即日第二程車費九折優惠」、「港鐵學生乘車優惠計劃」及「輕鐵積分優惠」。此外,轉乘西鐵線的八達通乘客及西鐵線「全月通加強版」乘客均可享用免費輕鐵轉乘優惠。港鐵公司表示這些車費推廣計劃已顧及不同乘客群的需要,較推行定額收費的輕鐵月票計劃更能切合經常乘搭輕鐵的乘客的需要。事實上,現時約佔三分一的輕鐵乘客(每天約16萬人次)已可因轉乘優惠的安排而免費乘搭輕鐵。至於其餘三分二的輕鐵乘客,在其他優惠下,平均每程收費只約3.5元。港鐵公司會繼續留意市場情況,檢討現有車費推廣計劃及考慮是否推出新計劃。
簡而言之,港鐵認為其推出的票價優惠已令新界西北居民受惠,現階段毋須考慮新優惠云云。但事實是否如此?
1. 「即日第二程九折優惠」
這一個優惠相信是最為港人所熟悉的,近年成為港鐵加價後數個月的常客。這項優惠是以當年故障延誤時數及港鐵利潤作為基礎計算優惠額。考慮到現時港鐵除了客運業務以外,車站商店及商場項目的租務收益、物業發展以至車站廣告亦為客運本業的連帶業務。撇除車務延誤因素,其實港鐵每年只需撥出不足1%利潤作為票價優惠。可見港鐵明顯有能力亦應該提供更多票價優惠。
2. 「輕鐵個人八達通積分優惠」
這項優惠為當年九鐵取消輕鐵月票之替代品。不過,多年來宣傳欠奉不在話下,此項優惠限制多之餘亦已不合時宜。首先,享用優惠需要以個人八達通卡付款,市面上主流的租用版八達通不能享用。同時優惠亦以乘客乘搭輕鐵的款項計算。以區內運輸倚靠轉乘西鐵輔以輕鐵已是主流的今天,早已不合時宜。
3. 「西鐵綫轉乘優惠」
為何說西鐵綫轉乘優惠嚴格而言不算是一個優惠?這是一個因果關係的問題。試想像輕鐵和港鐵巴士轉乘今天悉數取消,西鐵綫對於屯門南、屯門西北、洪水橋、天水圍北的居民吸引力必然大減,擠迫問題也可能從此迎刃而解。引此一例,你便明白免費轉乘輕鐵嚴格而言是西鐵的配套,而非優惠。
綜合而言,現今輕鐵所擁有的優惠若非小恩小惠亦限制多多,更不用翻當年「搭百送一」「搭十送一」被拒諸門外的舊帳。這些稻草人作為拒絕引入區內月票的藉口,站得住腳嗎?以原有配套當優惠,正是兩鐵合併私有化後,玩弄市民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