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度放榜,每個學生都會面對放榜->排Jupas(如果你分數許可,有得揀的話)->收/收唔到offer->要定唔撚要個offer既四大步驟。
無獨有偶,每年都總有班豬朋狗友,三姑六婆,係依個時候爭先恐後走出黎講依樣講個樣,整色整水,彷彿要成為你既人生導師。
而對住係accept or reject offer邊緣既朋友,我地懇請你地對住佢地講一句:「我屌你老母。」
你既人生,首先係要對得住自己。誠然,每個人對自己既出路總有唔同既考量,例如前途,錢途,興趣,社會地位,父母/朋友睇法等。但我覺得重點永遠應該放番係你身上,因為未來幾年讀書、考試,做Project、搞活動,識朋友、處理同面對問題既人,都係你。
至少我可以好肯定同你講,讀一科完全無興趣,唔鍾意甚至係厭惡既科目,係會感受到生不如死。有唔少人會同你講:「屌,你入到去咪再讀下鍾意既course囉,再唔係minor埋都仲得啦。」,如果你有信心能以此為據,行完大學四年,我恭喜你,因為你部份滿足到自己之餘,亦都滿足到個社會/身邊人既要求,得到入場卷沙紙一張。
然而,現實係殘酷既。你對住無乜興趣,又相對唔係咁艱深既中學課程,都只能勉強符合要求,得到一個唔係好想要既大學學位。咁又何解會覺得自己都可以完成到相對困難既大學課程呢?
有人同你講某d大學「易入難出」或者「易出難入」,如果你讀BA都可能係既,仲叫做有得你簡。但對於Engineering/Science既同學就係另一個故事,至少係我所相識為數不多既人之中,計埋自己,有四個係頂唔住/讀唔掂而執包袱走人。
望住畢業出黎超過20K既人工,對你可能好有吸引力。當下選擇一個唔鍾意既科目,不出幾年時間,可能就做到雙腳貼地,精神離地既偽中產人士,生活尚且無憂,勉強夠你供樓。但再之既五年呢?你又有無諗過?
兩個最常見而又無乜生產力既香港工種:你可以接受自己未來30年坐係Office度襟電腦做文書工作,又或者係做前綫工作,日日只要帶住老母返工就得?(咁其實份份工都要無時無刻帶定老母比人屌既)
唔少人接受現實,選擇左「可以」。
但作為血氣方剛,二十都未夠既年青人,已經係最無包袱既時間,連讀大學既選擇,最後發夢既機會都唔留比自己,又係咪有少少過猶不及呢?
古語有云:「你若對自己殘忍,等同幫別人含撚。」
如果此時此刻,你仲係為左考慮緊take唔take一個爛鬼offer而煩惱,請你問自己以下三個問題。
一.我想讀既科目係乜野?
二.咁我鍾唔鍾意依家個offer?
三.你厭惡依家依科嗎?
係弱智電影《龍咁威》入面,有一句對白係值得大家銘記:「唔準諗,即刻答。」一個最直接,從直覺而黎既答案,往往比你左度右度,反覆思量下得出既答案,黎得更加真實同正確。或者,至少係一個忠於自己既答案。
二十歲都未夠既你,如果要你花費一年重讀,或者用兩年讀個asso,去得到一個你心意既科目,你願唔願意?比「普通人」用多一至兩年既時間,拚盡全力,為既只係追求一個進入想學習既學科就讀既機會,咁樣既付出,你接受到嗎?
讀完大學,你既人生都只係過左四分之一,就算花多兩三年去追求一個小小既夢想,甚至只係一個機會,都係值得既。當你將你既人生拉均黎計,一年,兩年,只係一個好短既時間。反正最尾都有好大機會比社會同化,成為一隻港豬,何不比自己一個機會試多一次?
人生,其實係做出決定個刻,往往難以估計係岩定錯,只有事後睇番先知道。好似我咁,總共考過五次公開試,兩次會考,兩次高考,一次文憑試,荒廢學業試過、自修試過、大學讀過、U Board見過。而Quit U,係我既人生中當然都唔少得。
重考高考,有幸入讀某本港高尚學府,不過對於個課程仍然係零興趣,而心儀既科目,卻只夠資格入一間名不經傳既大學就讀。此時,耳邊傳黎家人既一句話:「讀你唔死既,出黎咪唔好做個行囉,入去玩左先。」
結果,就係咁碌左入去間高尚學府。入到大學之後,除左第一個sem,基本上都無撚係Lecture Room出現過,時間往往投放係其他事情上面,例如住Hall,上莊,搞活動,鳩Fling,補習等等。GPA既量值都唔洗多問啦,走個時我CGPA連1.0都無。
結果,搞埋大學d手尾,出黎做左半年野,發覺都係想完成自己讀某科既心願,行回頭路再考公開試,第二年(即係今年)日頭返工夜晚自修,結果終於入到五年前已經想讀既科目。
當中既過程「浪費」左四,五年,係大學既學術方面,收獲當然係永遠的零。但係「大學過程」中得到既野,可以話係畢生受用,甚至改變、塑造左依家既我。睇番轉頭,曬左幾皮野得到咁多經歷,係非常值得既。我恨既,只係當年點解無誠實面對自己,去選擇一條適合自己既路。
「有Offer,都唔好袋住先。」
謹以此文獻給所有十五十六,心大心細既應屆考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