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麥浚龍一曲《羅生門》大熱,掀起網友們順便懷緬各自流行曲回憶,看看對方喜歡什麼歌曲,已可一窺其歷練及年紀。
張國榮、譚詠麟、梅艷芳、王菲、張學友、彭羚、李克勤、陳奕迅、古巨基、容祖兒…… 左右手、幻影、女人心、償還、愛是永恆、小玩意、月半小夜曲、與我常在、第二最愛、逃避你,以上只是好東西冰山一角,經典就是閣下看到歌名,已經聽到歌聲和歌詞。
後來九七以後出生的後輩們,聽的是戀愛大過天、風箏與風、一事無成、愈難愈愛…… 我不是說這些歌不順耳,但瑯瑯上口跟膾炙人口是兩回事。
七十、八十年代成長的朋友是幸福的,那是貨真價實的天馬行空大時代,從電視電影到音樂,百家爭鳴,競爭孕育進步,積極不干預的港英圭臬正是黃老無為而治,諷刺時弊或者風花雪月都沒有 big brother watching you,政府不打擾民間創意,政客不肆虐權力量寬,那時候的創作人不必擔心笑聲救地球恥笑某些蠻夷鄙賤劣行,會惹來村民冇見地平機會投訴,丁蟹掟仔落街不需什麼PG家長指引,大導不必憂慮把一把傘放進電影劇情會招來專制權力政治干預打爛整間公司上下飯碗,更沒有什麼邪魔鬼怪不能拍、穿制服的不能是歹角、粵語是方言是粗俗、歌詞裏最好別用「狼」字之類的荒謬潛規則,有框架的創意就不是創意了,不是嗎?
回憶的確沒有誰比誰更高尚,可是見識過何謂優秀的人,很難把普通甚至差勁的東西夾硬說成好。
經典才能傳世,至於何謂經典?一首歌、一位歌神、一套電影、一位影帝,他們台上一分鐘,卻演繹出人們跨時代的認同,歷久常新的鼓掌,前無古人的魄力,後難有來者的,至尊寶笑中有淚、洋蔥頭傻強扶弱、你和誰結伴前來?是否比我精彩?
有曰「當你開始懷舊時,證明你已老了」,有些老,不怕認,因為閣下假如沒有那個年紀,不可能見識過那顆真正璀璨瑰麗活潑跳脫的東方之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