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灰蘭》:在公義裡迷失

$
0
0

 

時隔五年,7A戲劇組於高山劇場重演《灰蘭》一劇。故事改編自二十世紀德國戲劇大師布萊希特經典著作《高加索灰蘭記》,把故事背景搬至春秋時代,刻意採取既中且西的演繹手法,從現場配樂、服裝造型、台詞等亦為古中見新。此造法相當危險,容易眼高手低,若稍有不慎或是資料搜集不足就會落得「玩味不成反敗類」;然而此劇所出的效果卻是相當驚艷,7A戲劇組和一休編導果然是質素保證。

 

故事大綱:

春秋時代鄭國邊境,一個婢女古如紗把卿大夫焦鉏夫人雍氏於走難時留下的獨生子拾走,捱盡苦頭撫養成人。夫人在多年後突然出現要回孩子,因只有孩子可繼承貴族財產。負責審理案件的沈石德是個不接章出牌的人,稱不上清官,卻正義得很。在「死無對證」的情況下,他會如何審理?

 

《灰蘭》由一休和陳正君兩人聯合導演,場刊內陳導如此說:「當一切我們珍惜的,重視的,一點一滴被踐踏,被破壞,被摧毀。當法制不再保護弱小的時候,我們更需要公義,更需要沈石德。」

沈石德是劇中一個關鍵性人物,除了對劇情的推進有絕對影響,更重要是帶出劇中「公義」的命題。沈石德胡裡胡塗當上了一縣之首,審盡全縣大小事,卻視律法如無物,甚至把一竹周律法當坐墊。確是荒謬,然而諷刺是,他比誰都懂義,敢於為平凡大眾爭取權益。當一套法律本來就不正不義,還要守嗎?

故事以現代香港作序幕,假想政府擱置某鐵路工程,收回的新界地皮卻有部份已被破壞,一眾原來的居民齊集討論如何處置該地。全劇多次探討「地權誰屬」的問題,um……….很左,也很本土。突然被提醒:派與本土派,本來絕非對立;與人民才是對立。

陳導於完場後上台分享:「於今日的香港,一個關於公義的劇目,有特別意義。」

 

一整晚下來都在思量「公義」,驚覺自己再亦講不清何謂「公義」。裁判官竟能以胸部襲警為由判囚一個女文員、警察與民為敵卻自稱慈母、偷文網站可以自稱「行公義」 等等荒唐之事,在香港漸漸變成習慣。我沒有麻木,卻確實被胡塗了。
以前我會說自己不懂「中国公義」,到今日我發現香港早也生出一套「香港公義」。

當「公義」不公義,香港還剩甚麼?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