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Leonardo Rizzi)
最近從Facebook 得知中學老師生了兒子,於是約了中學的一班朋友食飯,順便上老師家聚一聚。因為要老遠從將軍澳入到荃灣,又是星期日的晚上,出席的人有9個已經算是不錯。如狼似虎的我們很早就到達餐廳,不停點菜。等待食物的同時,是一輪虛寒問暖的客套說話。聽得最多的一定是「最近怎樣?」多數之後會得出一個標淮答案:「都是這樣」
約了六點地鐵站等,大伙兒六點零五分已經到齊。當年只會讀書的書呆子A,今日已經變成了型男,女朋友好像也換了幾個;以前的有錢仔B,靠著父幹依然是個有錢仔,咖啡色的皮膚說明了他剛剛外旅回港。看上想大家都不是變了很多。唯獨是唯一的女孩C,光是看上去就不同了。以往C 是典形的鄰家女孩,就是那種很pure 很true 的女孩。嘴上掛著的笑臉已被唇上一層口紅換上;體態上明顯下了不少的苦工,當年僅餘的baby fat 都減走了;那把黑直長的秀髮早已不復始;眼睛裡藏著的,是永遠說不清的故事,看不透的瞳孔在散發著憂鬱的眼神。
「都是這樣」代表什麼呢?可能我們根本沒有思考過。和舊朋友重遇,我們不會把上次見面對方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作比較。一年前的自己和今天的自己有什麼改變?好像沒什麼不同。其實一年間你變了很多,只是你從來不察覺。至少每天我們都會重了、輕了、高了,臉形變了,髮形轉了,年紀每天都在增添一點吧?可是我們根本不會理今天長高了的0.0054CM。勞勞碌碌地過每一天的香港人,每天都在接受些微的變化,昨天的經歷都促使了今天新的價值觀、情感、看法、態度、成就……改變不可怕,可怕的是連自己也忽略自己,變到認不出自己。
旁觀者的眼睛最清楚,中學對體育堂有恐懼症的你,竟然會說出:「每星期必定會跑步」;lunch time會把所有最平的不健康又油膩的街市食物放進口,現在你跟我說每天都要計算著糖鹽油的吸收量。你變了,變了很多,只是你從把它們都吞進肚子看不見。
餐廳的電視正播放著荔園的報導,除了開頭的「那些年」噱頭吸引到一群人之外,基本上到了中後期的人流和生意額都不及預期。無論怎樣復古,怎樣模仿,2015的荔園都不能回到那些年的荔園,說穿了只是仿製品。當年荔園的食物和今年的香氣不同了;珍禽異獸變成了金屬和塑膠的堆砌,即使換上了真的動物,大大小小的安全措施都會把人和動物的親密接觸隔絕;更不用說門口的職員,少一個錢都不會給你進入。荔園沒有跟香港人一起成長,香港人和荔園變了,但兩者走在平行時空,互不相干。
飯局上的情誼依然存在,畢竟畢業後的飯局總可以見到面;只是每次的重聚都把大家的距離一次又一次拉遠。不管以往有多熟悉的,總會添上一份陌生感,一份最熟悉的陌生感。開著電視依然見到叮當,只是那把陌生的配音令整套叮當變得不和諧,而幾年後我們又會適應了,保全叔的聲音會由「想念」變成「想起」。時間的無情把所有的改變都掩蓋起來,無論翻起的巨浪有多大,總會有天變成不起眼的漣漪,然後被撫平。
聚會過後,我們一起搭同一架巴士。可能是有點累意吧,大家載上mp3 然後閉目養神,丁點兒的聲音都沒有。此刻的我想起以往高考的日子,為了多聊一會兒,大家都寧願走多一回,送每個人回家,然後再見的說話總是說了又說。
曾經只是曾經,但我接受。親愛的朋友們,我心入面的你仍然停留在過去。過去的回憶沒有和我一起成長,既然如此,就讓最美好的回憶封存在心裡吧。此刻的你和我各自走不同的方向,不緊要的!只願你仍然記得當年的自己,沒有扔棄那顆赤子之心就可以了。縱然大家的距離一天比一天遠,但我希望友誼的純真沒有因此而被磨滅,希望友誼永固不只是客套的說話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