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次陳文敏事件,一些腐儒竟以陳沒有「博士銜」作為否決他出任港大副校長的理據,驟然令我覺得香港大學這所百年老校一夜倒退至五四運動之前。
也許有學術界人士提及過,新亞書院創辦人錢穆先師,本來就沒有博士銜頭,但他的著作《國史大綱》卻成為了那個年代的大專教科書。賓四先師後來南下來港,在中國文化花果飄零之時,與唐君毅、張丕介創辦新亞書院,出任山長一職(即校長),使流亡學生不致輟學。溫飽雖未足,志氣亦恢宏。錢師身處於唐樓梯間而功在家國。直至1955年,他才獲香港大學頒發名譽博士學位。

1939年秋,陳寅恪、唐篔夫婦與三個女兒避難香港。
我也想跟大家談談另一位大師級學人——陳寅恪。1941年,陳寅恪受香港大學中國文學系主任許地山邀請,任客座教授。同年8月4日,許地山逝世,陳寅恪接任講學。未幾,香港淪陷,學校停課,物資匱乏,當時日軍賞識陳寅恪,欲給予照料,但陳拒不接受。氣節如斯,未知與今港大博士學者相比,何如?
時光再回到民國初期,梁啟超向清華推薦正在遊學德國的陳寅恪,回來當國學院導師,惟校方以「一無博士學位,二無著作等身」為由,質疑陳的教學資格。梁啟超當時回話:「我梁啟超著作等身,但是我的著作加到一起,也沒有陳先生三百字有價值。這樣的人如果不請回來就被外國大學請去了。」後來校方還是發出了聘書。
我知道總有人無論我怎樣說,仍然很重視「博士」這個稱銜。我只是想提提那些「頭銜撚」,在學言學,問題根本不是陳文敏有沒有QUALI,只不過是校委成員為了隱瞞政治理由,講一個似是而非的說法來愚民而已。堂堂本地百年學府,社會菁英,何必斯文掃地,要跟主子學舌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