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Tostito Verde)
踏進夏天,皎陽似火,又是蚊子容易繁殖、滋生的季節。
不知道,各位看倌,如果不幸被蚊子叮咬後,患處出現痕癢的時候,大家會怎麼辦?
現在,藥罐子不妨在這裡,跟大家分享一下,市面上止癢藥膏常用的藥用成分,供大家參考一下吧!
一、藥油
這類產品,止痕、止癢的原理,主要是透過一些揮發物質,例如薄荷腦(Menthol)、尤加利油(Eucalyptus oil),在患處上,給予一種清涼感,從而紓緩搔癢感,達到止痕、止癢的效果。簡單說,是利用揮發物質在揮發的時候所產生的清涼感,掩蓋蚊叮蟲咬所產生的搔癢感。
所以,各位聰明的看倌,一定會想到:其實,這方法,治標不治本,可以帶來短暫的止痕、止癢效果。但是,當這些揮發物不斷揮發,直到消耗殆盡的時候,便會大大削弱止痕、止癢的效果,而且,在消炎、消腫上,效果不大。
還有,這些揮發物,會刺激傷口,產生一種刺痛感。所以,塗抹的時候,要盡量避免接觸傷口。
值得一提,這類藥油,除了揮發物質外,還會添加水楊酸甲酯(Methyl salicylate),一般而言,不建議12歲以下的兒童使用,而且,塗抹的分量、次數不宜過量,避免超出建議劑量,減低水楊酸中毒的風險。
二、抗組織胺(Antihistamine),例如Chlorpheniramine、Diphenhydramine、Mepyramine
蚊叮蟲咬,會刺激人體釋放組織胺(Histamine),讓患處出現痕癢、紅腫的症狀。
理論上,使用抗組織胺,可以抑制組織胺,達到止痕、止癢的效果。
實際上,在劑型的選擇上,關於外用抗組織胺,一直備受批評,效果並不是十分理想1,還可能會誘發皮膚致敏(Skin sensitization),因此,一般建議,塗抹的次數,一天最多2-3次,塗抹的療程,亦不建議超過3天。
相較外用藥膏而言,口服藥片傾向較能提供一個藥效較大、時效較長的效果2。
一般建議,用藥者可以選擇第二代抗組織胺,例如Loratadine、Desloratadine、Cetirizine、Levocetirizine,減少對中樞神經系統的影響,減低出現嗜睡、注意力不集中這些副作用的機會。
三、克羅米通(Crotamiton)
克羅米通,雖然不是抗組織胺,但是具有止痕、止癢的功能,藥效可以維持6-10小時之久。
四、局部麻醉劑(Local Anesthetic),例如Benzocaine、Lidocaine
有時候,一些外用藥膏,會添加局部麻醉劑,目的在阻斷皮膚傳導神經訊息,麻痺蚊叮蟲咬所帶來的搔癢感。
五、外用類固醇(Topical Corticosteroid),例如Hydrocortisone
外用類固醇,主要是透過穩定炎性細胞(Inflammatory cells)的細胞膜,減少釋放組織胺(Histamine),達到止痕、止癢的效果。
在使用上,一般建議,用藥者可以選擇一些藥性溫和的弱效(Mild Potency)外用類固醇,例如氫化可的松(Hydrocortisone)。
塗抹的時候,只需要塗在患處,薄薄的一層,盡量避免塗在患處之外的皮膚,簡單說,就是「點到即止」,一天塗抹1-2次,不宜超過7天,減少因為長期使用外用類固醇,所衍生出來的副作用,例如皮膚變薄。
還有,一般而言,不建議10歲以下的兒童自行使用,使用前,請首先諮詢醫生、藥劑師、醫護人員的專業意見。
還有,使用類固醇的時候,會削弱身體的免疫力、抵抗力,會增加感染的機會。如果因為過度痕癢而抓破皮膚、造成傷口的話,藥罐子建議各位看倌,在這個情況下,避免塗抹外用類固醇,減少傷口受到細菌、病毒感染的機會。
如欲閱讀藥罐子其他文章,歡迎瀏覽以下Facebook專頁:
- Palop V, Castor C, Rubio E, Martinez-Mir I. [Topical Antihistaminics. Is their use justified?][Article in Spanish] Aten Primaria 1996; 18: 47-48.
- Reference: Alan Nathan, “Non-prescription Medicines" Pharmaceutical Press. 3rd Edition. P.24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