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屬於青年的青年劇場

$
0
0

 

昨晚看了由協青社主辦,楊秉基編導的《One on One 是師?是徒? Yo Danical 2016》,整個演出全部由一班年青表演者演繹,看完後心情久久不能平伏。除了透過劇場感受到這班青年人對舞蹈和表演的熱誠外,同時,這個劇也令我看到久違了的青年劇場(Youth Theatre)。

在香港,學校或社會服務機構以劇場進行青年工作已經不是新鮮事,但當筆者入場欣賞演出時,總會看到一些共通的問題,令我看演出時無法投入。例如看到故事內容明顯與現代年青人的生活不符,而當中帶有強烈的成年人意念。又或者看到導演只是將青年人的想法直接搬上舞台,沒有作任何藝術轉化。更怪異的,我曾看過一個演出中,明顯地將青年人想法和導演想法分開穿插呈現的作品。

我認為青年劇場一定要處理青年人是什麼,及青年人現在活得怎樣的問題。因為,每一個世代的青年人都是不同,正如我年青時,睇電視聽電台,讀書時要考CE同AL,用電話、信、ICQ跟朋友聯絡,但現代青年人所過生活明顯跟我們不同。所以青年劇場往往要同時處理成年人和青年人之間的矛盾。因此稍有不慎又或者導演功力不夠,青年劇場只會淪為成年人施捨機會給青年人的「偽術」,或者青年人只透過演出滿足了成功感及虛榮心。

 

13000439_10153388542681640_1085817555_o

 

在此,我們一定清楚了解,找一班青年人做表演,並不一定是青年劇場。特別是找一班青年人演繹一個與他們生活無關的外國翻譯劇。當然,作為演員訓練和演出經驗累積,用外國名著可以是個理想的選擇。但是如果是想透過劇場將青年人的想法呈現,引發社會對青年人的討論和想像,一個來自本土的故事無疑是更佳的選擇。

昨晚看的演出,無疑是一個很理想的本土青年劇場。演出故事由青年表演者編寫,再由專業編導整理。所有演員都是真實從事舞蹈和表演工作的青年人,而且故事內容完全是以現代香港作背景。當中更有劉小華及劉鳴煒作為表演一份子,值得一提,劉鳴煒在劇中親身表演跳舞來表達他對青年人的尊重,以及用「特事特辦」諷刺時事。這個點子,也看到整個製作單位對青年劇場的認真和重視。

期待協青社下一年的青年劇場。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