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劇透注意)
一個甘願為兒子放棄一切的單親媽媽Diane獨力養大有過度活躍症而善良的兒子Steve,面對兒子時而溫馨時而瘋狂的愛,Diane一直遊走於崩潰的邊緣。直到口吃的新鄰居Kyla的搬入,意外地緩和平衡了二人的僵局,三人更意外地找到穩定生活的平衡點。
但好景不長,因為一封控告兒子的信件。Diane受囿於經濟困難,不得不向仰慕她的律師低頭,請求協助解圍。此舉卻引起兒子的不滿並引致失控自殺。面對現實的無力感與怨懟無奈。為了兒子,母親不得不作出最椎心泣血的決定。
新晉導演Xavier Dolan又一力作,這次同樣是以愛為主題,一種矛盾痛心的愛,一種放手的愛。此戲的特別之處在於電影畫面採用1:1愛與痛般的畫面比例,甚具壓迫感。而電影中段,導演拉寬熒幕呈現三人一段美好時光,比喻三人心靈上的解放,觀眾亦有得以喘息的感覺。以熒幕比例與劇情掛鉤,盡顯導演特色與創意。
電影中,筆者最深刻的一幕是母親駕車等紅燈時幻想兒子正常地成長,經歷升大學,拍拖,結婚等人生里程碑;但那憧憬的一切始終只是癡人說夢,兒子終究沒辦法如常人般生活。從天堂高高摔下的痛心讓筆者也代入其中,看得熱淚盈眶。
因著母親Diane沒能力請律師替兒子打官司,加上兒子Steve的失控自殺。Diana開始對照顧兒子,給予他最好這個願望感到心有餘而力不足。最終,她不得不做出一個割肉般難離難捨的決定–把兒子送進青少年政府院舍而讓他免於受審入獄及有所改變。
有人會認為Diane的決定太過狠心,親手把兒子送走,像是拋棄親生骨肉似的。但想深一層,筆者認為那只是面對現實的殘酷與怨懟無奈之下,更為強烈的愛與犧牲。身為底下階層的Diane,沒錢沒勢力沒人脈,更沒法掌控兒子陰晴不定的情緒。勉強一起生活,兩母子只會陷入更絕望的困境。與其繼續自欺欺人,盲目樂觀跟自己說有能力給予兒子最好。倒不如,理性一點,讓兒子在別處有所改變,心存盼望,對未來有所憧憬。
古語有云「愛之不以道,適所以害之也。」用錯方法去愛一個人,就如同傷害他。曾聽說有一種愛叫做放手。其實,愛一個人不代表能夠拯救他;適時放手,對雙方也是一種解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