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2049》:澳門的荒謬與終局

$
0
0

 

樓下有劇透,便可以睇左先,而家Youtube有:

 

 

《2049》­是一部套由澳門大學2014年新聞及公共傳播系畢業生所拍攝的電影。雖然早在2013年便已經上映,但由於當時還是一隻少不更事的澳豬(我離地我誤判我恐懼),因此對這部電影一無所知。前幾天機緣巧合下在YouTube看到,看畢後,發覺澳門原來早比香港有一部自己的《十年》——而且,它們的預言竟然是如此相近,實在不知是港澳的默契,還是彼此對未來的哀愁。

《2049》的時空背景設定在2049年的澳門。由於當時澳門人口激增、物價高漲環境及嚴重污染的關係,因此澳門政府頒佈了「減小人口政策」。主角的父親,為了不讓兒子負擔起樓房,因此便自願參加了計劃。主角雖然不願,但最後還是無奈地接受。後來,澳門在環境嚴重污染的情況下,人口進行全面遷移,主角就在「時間囊」與澳門走完最後一程。

 

就劇情來說,其實是有頗多不合理的情節的。例如,澳門人竟然能在2049年進行普選(雖然澳門人口換血在當時應該已完成);澳門經濟還沒有「爆煲」,還能產生如此高的通貨膨脤;澳門人還能在街上「靜坐抗議」,以及澳門還有自然生態等。這一切都是荒謬的,因為澳門到了2049的時候,理應完全成為一個中國的城市,而不會有以上的事發生。

當然,荒謬之所以「荒謬」,必定是有「正常」的東西作為對比的。在電影中,很多東西皆是正常的:例如「控語辦」及廣東話的禁令;澳門人口的爆炸;塞車,所有的事件,全都在澳門發生著,或者將會發生,是澳門人期待著的「常態」。

而整套電影中最正常的,就是一直如一的澳門人。澳門人還是對不論是政治事件還是日常公權力的運作還是一如既往地無感;澳門的世代的樣貌還是一樣—中老年人千方百計擁護政府政策,喜歡懷念過去而無視當下;而青年人亦是進入既有社會流動的管道,照樣對政治毫無感覺,認為澳門很「進步」,很「繁榮」。而嘗試為澳門發聲的人,例如女主角及在街頭「抗議」的人,最後的下場還是死亡(不過有點不正常的地方,是竟然沒有澳門人責怪她們「搞事」)。一切如常,生活如是。

 

其實「荒謬」與「正常」對澳門人來說,是一樣「不用分那麼細」的東西;反正澳門人向來便接受了這樣的生活:出現了甚麼變故,如果不是「逆來順受」的話,也是「照單全收」,反正「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帝力於我何有哉」?澳門還是會一直繁榮下去的,「中央」不會讓澳門倒掉的。

這部電影其實不是給「正常」澳門人看的,因為他們早已知道他們的終局為何。說不知道的,只是在自欺欺人罷了。反倒是對澳門還有一絲希望的人,這套電影對他們來說,是使人疼痛卻又清醒的鎮靜劑;原來他們才是最不了解澳門的人。但是諷刺的是,在終局來臨之前,他們卻是還有選擇的一群。

澳門又有人要死,然後其他澳門人又出來抱怨了。不過,他們抱怨的真正原因,並不是因為塞車或交通;他們抱怨的,是這個要自殺的人揭破了他們的終局,令他們不能在自己的滅亡以前作見證。

 

(P.S. 呢套嘢竟然無比人BAN到,係咪個陣時唔夠多人睇?不過而加有埋《十年》應該就不遠矣。同埋希望導演唔好死,唔好被失蹤,唔好坐洗頭艇啦。)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