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Craig Sunter (Thanx a Million !))
近年來很多人醒覺按照市場需要選科是一件不實際的事,於是提出「按興趣選科」,大意就是只有當你喜歡一個學科,你才會有動力去學習。然而,我本人,以至身邊不少人,都是「按興趣選科」下的失敗者。大學生涯將結,對於「選科」感觸愈發深刻,寫在DSE放榜前,望考生們不要走上和我們一樣的錯路。
戀愛總是帶點盲目,很多時憧憬一科,就是情侶間處於熱戀期的狀態。你看它什麼都好,那是因為你還未了解它。因為在這個講求包裝的社會,去什麼information day就像踏進一個傳銷的陷阱。不是說那些負責講解的教授與大學生有多刻意地欺騙你,而是事情一旦說得大概,就會顯得美好一些。例如社會學,簡單來說就是研究社會現象,而實際上學習的過程……請上該系看看它的Syllabus。又像是到了大學的階段,文科可以包含很多更類近理科的原素,像音韻學、文字學,很多人一廂情願地帶著自己的幻想選擇某些學系,結果才發現自己根本沒有能力或沒有興趣學習該科,當初對它熾熱的愛火不過因為無知,這時只能一邊自我安慰,一邊咬緊牙關地「捱完」大學數年。
關於選錯科的文章,網上有很多,可是作為一個剛考完DSE的學生,很多只會感受到考得不好、考不上大學的恐懼,卻不會想像到選錯科那種自感努力全都付之流水的悔恨。
趁著還有改排位的機會,不妨嘗試做一些令自己幻想破滅的事。認真看一次心儀學系的course outline,至少弄明白course title是什麼,這些都是google一下就能找到的。過程很枯燥,不過選科這件事總值得你花那麼一點時間準備一下吧,這才對得起你努力備考的成果。或是憑自己的人脈找到一些讀該科的大學生(不過很少人能做到客觀平實地分析情況,也有很多私人原因使他們希望/不希望看見你出現在他們的學系,加上有的資訊已經過時……)
回想起放榜時的激動仍然歷歷在目,能夠選自己「喜歡」的科目,以為大學生活必快活似神仙。誰知一切只是一場誤會,我和我讀的系,就像天天吵架卻又離不了婚的夫妻。希望放榜之時,你能夠在可能的選擇範圍中,找到對的科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