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bark)
其實,不知道各位看倌有沒有這個疑問:
香港腳為什麼會稱為「香港腳」呢?
首先,在開始討論前,藥罐子不妨跟各位看倌分享一下:
據說,鴉片戰爭後,大清帝國割讓香港給大英帝國,每年都會派遣海外駐軍,駐守香港,執行軍事任務。
其中一年的夏天,駐港部隊雖然抵達香港,但是未能立刻進駐軍營,士兵便繼續留守船艙裡。
因為香港的夏天,天氣十分悶熱,加上船艙密不透風的環境,幾天後,一些穿著長靴的士兵,雙腳出現了水泡、痕癢、紅腫的症狀。
歐洲醫生從來沒有見過這種病症,便誤以為這是香港的風土病,繼而稱為香港腳。
沒想到,一場小小的誤會,便讓香港這個小漁港,在醫學界成名……
香港腳(Athlete’s foot),是一種真菌感染,主要是皮真菌(Dermatophytes),一般分布在角質層(Stratum corneum)。溫暖、潮濕的環境,例如夏天,會提供一個溫床,刺激皮真菌大量繁殖,分泌角蛋白酶(Keratinase)、外毒素(Exotoxin),破壞表皮的角質層,從而產生脫皮、龜裂、鱗屑的現象,同時誘發皮膚出現紅斑的現象。
在劑型上,一般的外用劑型,主要是油膏(Ointment)、軟膏(Cream)、噴劑(Spray)、粉劑(Powder)四種。一般而言,粉劑擁有類似爽身粉的功能,可以吸附水分,讓患處乾爽,減少患處出現浸軟(Maceration)的現象,從而抑制真菌的繁殖、傳播,輔助治療的效果,除此之外,粉劑可以灑在鞋子、襪子裡,殺滅殘留在鞋襪裡的真菌,減低雙腳再度受到真菌感染的機會,減少患處出現復發的機會。
在用法上,一般建議,在使用前,清洗、擦乾雙腳,保持患處清潔、乾爽,促進藥物能夠滲進患處,加強殺滅真菌的效果。而且,在患處周圍,看來沒有受到感染的地方,一併使用,減少出現後續的潛在真菌感染的機會。
還有,一般建議,就算患處已經沒有明顯的症狀,例如痕癢,仍然需要繼續使用,直到相關的建議療程為止,目的在希望能夠真正殺滅所有真菌,減少患處出現復發的機會。
在外用上,治療香港腳的藥物,主要如下:
一、Terbinafine(特比萘芬)
Terbinafine,作用原理,在抑制鯊烯環氧酶(Squalene epoxidase)的活性,從而抑制真菌體內一種構成真皮細胞膜的成分——麥角固醇(Ergosterol)的產生,從而破壞真皮的細胞膜,真菌體內出現滲漏的現象,導致真菌死亡,達到殺滅真菌的效果。
市面上,一般的劑型,主要是軟膏(Cream)、凝膠(Gel)、噴劑(Spray)三種。
在用法上,一般建議,每天使用1-2次,連續使用一星期,作為一個療程。
在副作用上,在外用的情況下,副作用不大,使用的時候,可能會對皮膚產生發紅、痕癢、刺痛的現象。
二、Imidazole,例如Bifonazole、Clotrimazole、Econazole、Ketoconazole、Miconazole、Tioconazole
Imidazole,作用原理,除了在抑制麥角固醇(Ergosterol)的產生外,還在影響磷脂(Phospholipid)、三酸甘油脂(Triglycerides)的產生1,從而破壞真皮的細胞膜,真菌體內出現滲漏的現象,導致真菌死亡,達到殺滅真菌的效果。
在抗菌上,Imidazole,除了能夠殺滅真菌外,還能夠殺滅細菌,主要是革蘭氏陽性菌(Gram positive bacteria),所以可以減少患處出現二次感染的機會。
在藥效上,這類藥物之間,沒有明顯的差異。2
市面上,一般的劑型,主要是軟膏(Cream)、噴劑(Spray)兩種。
在用法上,一般建議,每天使用2-3次,除了Ketoconazole,建議使用一星期[3]外,一般建議,連續使用至少一個月,作為一個療程。
在副作用上,一般而言,在外用的情況下,副作用不大,使用的時候,可能會對皮膚產生一種輕微的刺激。
三、Tolnaftate(托萘酯)
Tolnaftate,作用原理,一般相信,在抑制菌絲(Hyphae)裡鯊烯環氧酶(Squalene epoxidase)的活性,影響菌絲的滋生。
在抗菌上,相較Imidazole而言,Tolnaftate沒有殺滅細菌的功效。
在用法上,一般建議,每天使用2次,連續使用至少6個星期,作為一個療程。
在副作用上,一般而言,在外用的情況下,副作用不大,使用的時候,可能會對皮膚產生一種輕微的刺痛感,在罕有的情況下,可能會出現皮膚刺激、接觸性皮膚炎(Contact dermatitis)。
總的來說,在藥效上,相較Imidazole而言,Terbinafine治療真菌感染的效果,雖然沒有太大的差異,但是,在預防復發上,效果較大。3
如欲閱讀藥罐子其他文章,歡迎瀏覽以下Facebook專頁:
- Borgers M, “Mechanism of action of antifungal drugs, with special reference to the imidazole derivatives." Rev Infect Dis. 1980 Jul-Aug;2(4):520-34.
- Hart R, Bell-Syer SE, Crawford F, et al. Systematic review of topical treatments for fungal infections of the skin and nails of the feet. BMJ 1999;319:79-82.
- Alison Blenkinsopp, Paul Paxton, John Blenkinsopp. “Symptoms in the Pharmacy: A guide to the management of common illness" 5th edi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