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文不符)
成篇文充滿以偏概全、個人意見,未搵政府攞錢做廣泛研究,充斥個人經歷及觀感,請所有客觀聖人、理性科學家、慎思哲人,按你瀏覽器嘅「上一頁」離開。
首先,我係中文系畢業嘅,亦好喜愛中國文化。雖然我嘅中學係以中文差聞名,但假假地我都叫做當年嘅才子(喺一班男仔入面做才子真係唔知為乜),即係所謂嘅「鑽石A」也。
講上面嘅嘢,同我黎緊講嘅嘢,都唔係為咗要炫耀自己,識一樣消亡緊嘅文化,係無咩值得自豪(唔應該用「驕傲」呀!),我寧願第二科A都唔需要中文A,將呢個A分派畀其他科提升返,我有時覺得更好
而正正係喜愛中國文化,認識中國文化,先更加明白,今時今日「中國文化」、「中文」嘅困境喺邊。
千祈唔好搞錯(你知今時今日啲人嘅理解能力嫁啦!),我係好中意中國文化,亦覺得中國文化係博大精深,你覺得佢廢,只係因為你連欣賞佢嘅鑑賞力都無。你耳中嘅「中樂」可能只係啲紅歌,但你知唔知崑曲係乜?中國有幾多種劇種每個劇種嘅特色係乜?你眼中嘅「古文」可能係等如泥古垃圾,但你又係咪感受到詩詞入面嘅感情?
無錯,中文系嘅死因,主要就係,佢唔係一種畀你讀完後可以拋理論「大」人嘅學問。千頭萬緒,其實就係呢一點。
我翻開香港大學嘅入學手冊,裡面嘅「四年制課程」有以下嘅書院:
建築學院、文學院、經濟及工商管理學院、牙醫學院、教育學院、工程學院、法律學院、李嘉誠醫學院(誠哥好嘢!盧寵茂醫生好嘢!)、理學院、社會科學學院。
首先,中文網頁內佢哋都係跟英文字母排(Architecture, Arts, Business…… Science, Social Science)的。見微知著,喺香港,英文重要定中文重要啲(以偏概全1,你睇晒地球上所有大學嘅網頁喇咩?)?
然後我哋睇睇每一個學系喺香港有幾「重要」。
醫法首先可以放低,我仲好記得,當年臨畢業上某科最後一堂,個 Miss 循例祝下大家「前程似錦」(實際上可能佢係講「前程似咁」),然後加咗句「可能祝大家搵到個 Medic 男朋友仲好」,成班同學本來轉身執嘢準備走,氣氛就有如一條已射精好攰再扯唔起嘅陽具一樣,聽到呢一句忽然成班都精神晒,就好似一條重拾活力隨時黎多一炮嘅充血陽具一樣(以偏概全2,你見晒地球上所有讀文學嘅女性喇咩)。當然,我明白,發白日夢,發白日春夢,呢回事係乜,男人每日嘅性幻想次數應該係乘一個冪級,氣氛嘅轉變亦唔代表佢哋係拜金女(拜金都要有條件的),可能最後佢哋都係揀返文學院男,我想講嘅係,一個好單純嘅反應,已經揭示喺呢個社會入面,醫師律師同「文學人」嘅地位差異係乜。
呢個係一個反應黎,反應嘅嘢,係無話對錯好惡,只係人自己有情感去解讀,先會形成對錯好惡嘅取態。而我嘅取態同你嘅取態唔同係好正常。
無錯,「中文」呢樣嘢係同現代社會,現代香港社會,格格不入嘅。香港係一個咩社會?
香港係一個,一係你就有個牌,一係你就有父幹,一係你就勁吹得,先生存到嘅社會。你有個「專業牌」,可保你中產生活,三師,工程測量,教師(以前),都屬於呢類。有父幹唔使講,你無啦啦多人三四十年嘅生命(你老豆果份呀),咁玩都輸真係抵死啦。勁吹得,正所謂「做人無 marketing 」會點吖?用字粗俗,下場悲慘,自己意會啦。
而中文系,係幾乎唯一一科,達唔到以上三點嘅科目黎。同佢相似嘅英文系呀,法文系呀呢類語文系,因為係依附喺「西方文化霸權」上,所以都唔會話無尊嚴。老實承認啦,今日嘅現代社會,根本就係建基於西方文明之上!呢個係事實,過去唐宋盛世點勁點勁,宋代 GDP 佔全世界 25-30%嘅日子,俱.往.矣!你越係吹噓過去點勁,就越顯得今日我哋作為子孫係幾_失敗。
我唯一諗到可以同中文系匹敵嘅係理學院。香港黎講啦。咁你外國科研唔同香港嘛。理學院同中文系一樣,係無尊嚴可言嘅一種學問。我要再三澄清,我唔係話中文系或者理學院或者任何一科嘅學問唔係學問,呢啲說話只有哲學系或者語言學系嘅人先講得出(以偏概全3),我係話,呢啲學問不被尊重,呢啲學問被賤視、踐踏、鄙視、調笑、輕蔑、無視。但無論點都好,理學院都有一大堆公式、數字、術語可以拎出黎撻人,呢點又好過中文系了。
而中文系嘅人又衰多一樣嘢,氣質。理學院嘅人嘅氣質、訓練,都係講緊一啲可量化嘅,「數字化」嘅,「客觀」嘅事物,塑造出黎嘅氣質同一再講「氣韻」、「神態」、「情感」嘅中文系好唔同。中文系嘅係就係太多愁善感,所以更加會感覺到個社會對佢哋嘅嘲笑。
講返文化。如前所述,現代社會係建基於西方文明㗎,唔係中國文化呀。再加上你中國文化嘅傳承做得有幾好?環顧四周,日本、台灣,甚至韓國都做得好過你,你中文好會被人笑話「有乜用」,其他地方會唔會?啲人話唐在日本,明在韓國,此論可見一斑(以偏概全4)。就連台灣,都因為日本統治同中華民國嘅關係,叫做可以留返一啲傳統嘅氣質喺入面,你香港有乜?
香港過往百幾年嘅殖民史,本身就係一個鼓勵「異化」、鼓勵你越似英國鬼越好嘅過程。你識英文就肯定乜都識,你中文好?「我都唔知你講乜!」「咩平上去入真係好唔科學!」「中文咁好有乜用?明就得啦!」。呢個趨勢喺七十年代經濟起飛嘅同時亦一路加速緊。五六十年代都有廣東小曲,香港電台 1972年之後無咗南音節目,早幾年林夕幫方大同填嘅「南音」歌詞,講嘅亦唔係真正嘅南音,而係二泉映月(無錫二胡)啦。當然,肯介紹二泉,總好過講都唔講,此乃後話不贅。
簡言之,本身香港已經係一個「你越似鬼佬越上到位」嘅殖民地,而七十年代經濟起飛後呢一個趨勢更加明顯。七八十年代香港流行文化大放異彩,但同時係中國文化萎縮嘅大時代。喺政權移交之後,香港嘅「異化目標」唔同咗,但精神係無變。而呢個「異化自己做大陸人」嘅目標中,「大陸人」係同「中國文化」無關嘅,所以香港人今日轉而吹捧嘅,亦唔係乜嘢真正嘅中國文化,而係經歷過文革、「開放」後嘅共黨中式文化。我對普通話無惡感,但「讀古文用普通話更加好」?無入聲你讀乜咁好?呢啲係基本嘢,但有幾多個香港人知?
喺「異化」同「搵錢」嘅大方向下,真正嘅中文,中國文化,係無乜人覺得係一回事嘅。而香港人亦錯過咗定義「香港身份」嘅時間,只係喺近年先突然醒覺,無呢個身份認同可以幾大鑊,幾咁易被人溝淡。而傳承嘅道路已斷,今日要重拾亦顯得特別吃力。
早排教育局見香港學子「中文唔掂」,千迴百轉九曲十三彎,終於都係要提議返讀文言文範文。已經有好多人講過,「使乜讀文言文」?認為文言文太難,要「吸收精華」可以,讀譯文足矣。此即見今日香港中文之淪落焉。事先聲明,我對於採用乜嘢方法,係無咩強烈意見,由頭到尾我都只係想指出,種瓜得瓜,種豆得豆,今日事乃昨日因,今日因種明日果,係咁多。文化係一條河,要傳承,要承接同發展,一定要讀歷史,讀古文。讀通咗讀精咗,然後結合自己嘅新見解,先可以走出自己嘅文化路。日本就係一個好例子。
唔讀文言文,如果你今日嘅文化實力夠強,我覺得係無咩所謂嘅。但今時今日嘅現代中文,係咪有咁嘅文化實力?當然無。我就唔明,點解唔可以去讀返精品,讀返原文。難?睇你識唔識搵,好多「古文」其實語意唔難解,你篇篇都弔古戰場文咁,咁啲學子當然想吊爆你個股啦。
學文言文,可以令寫作更加精練、音韻更加諧叶,其實係好好嘅一件事。不過香港嘅主旋律係「點解要寫咁好?明就得啦!」喺「異化」、「搵錢」之餘,又只求「效率」,不求質素,因此落得今日田地。
所以,今日香港「中文人」嘅另一個困境係,香港連欣賞「好中文」嘅能力都無!就好似今日好多人都感嘆現代城市人嘅味覺其實好差,因為雞係打針谷出黎嘅,魚係抗生素養出黎嘅,菜係藥谷出黎嘅,味道已經差好遠(當然呢個時候又會有人急不及待走出黎鬧你,話呢啲技術令產量大增你唔好迷信「有機」),呢個係一個訓練問題。無睇開好嘢,無鑑賞力,自然就一個循環返黎,培養唔出好嘅人才。
正正係呢個循環,令中文人有如一班文化孤島上等死嘅人。三十年河東,三十年河西,近三五百年嘅西方文化已經主導咗世界文明嘅發展,亦建立咗一套有效嘅正向回饋系統,同一時間,中國文化根本就唔存在呢個一路向好嘅循環,甚至一條條文化嘅根正在斷絕。
無術語傍身幫手做「marketing」,加上係培養氣質,仲要培養出黎嘅氣質根本無人識欣賞,呢種唔係文化孤島上最後幾隻唔識飛嘅渡渡鳥又係乜?有一日啲咩王朗程葉迪詩之流會話「聽南音好有品味」、「上茶館聽人說書唱戲真係好正」、「食住客家圍頭菜行酒令填小詞先係生活」,你先同我講話中文系係有尊嚴啦。
中文系,實際意義上已經同拉丁文、梵文差唔多,而拉丁文梵文今日無人識無人用,反而有一種「優越感」,你讀中文?中文使讀嘅咩?禾口米用緊中文口羅!梨巧打耳口我!
當人連咩叫精粗都唔理,咩叫傳承都唔理,凡係古嘅就係差就係泥古,凡係今日出現嘅就係「存在必合理」,你中文人憑乜嘢去力挽狂瀾?憑你搵得特別少錢?憑你嘅「氣質」?憑你無術語講得出口?
中文好嘅人,喺中學時代可能係公認嘅「才子」,但到大學驀然回首先發覺,根本就無「那人」,驚起回頭,有恨難省,結合歷朝歷代嘅沉重情感,再睇睇浮城沉淪,又點會有好口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