Quantcast
Channel: 最新文章綜覽 | 輔仁文誌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背負了國家榮辱的大眼睛

$
0
0

寧澤濤

 

被偷走靈魂的冠軍

 

健吾:

 

寧澤濤贏了世錦賽的一百米捷泳冠軍,他拍牆後一踴而起,一身健壯的肌肉驚艷全球。但更惹我注意的,是寧澤濤的眼神。

那雙眼睜得圓圓的,他扯下泳帽,指著上面的國旗,亢奮的眼神像是說著:「我為國爭光了!」十一年前的雅典,田徑賽上,那個平世界紀錄的劉翔也是一樣。他們都是俊俏的花樣男子,但這個贏了的樣子不好看。這種不好看的樣子不僅在他們身上出現,還有一個打乒乓球的張繼科,贏了比賽就扯開上衣,踢爛場邊的廣告板。

這副贏相很空洞。空洞得像沒有靈魂似的。我聽說有些孩子在考過八級鋼琴後,就會撕破證書,向他或她的媽媽說:「你滿意了嗎?我按你的要求考到了。」這種空洞,好像在不同的時空共通。

 

但中國的傳媒怎樣說?「霸氣」、「好孩子」的褒詞卻掛到這些世界冠軍之上。全國國民掌聲雷動、也仿佛這些霸氣的好孩子為國家吐氣揚眉了。也仿佛,孫中山先生的體育強國想法實踐了,中國在這一剎那成為了強國。

運動員很好看。不單是他們的身軀健碩有線條美,還有他們堅毅的意志好看。美麗的身軀多半是後天的努力,而且多半都是努力了,就會有成果,但意志,卻是心性的培植。他們的成功都來自刻苦的鍛鍊。用一個例子和大家分享,香港吊環運動員吳翹充在訪問中說過:「細個會想睇《數碼暴龍》,但放學都要去練體操無得睇,同學又會講《閃電傳真機》,但我其實一集都無睇過。」運動員,就是壓縮生命來換成績的。燧石擦拭的璀璨,的確短暫,但燒出來的鬥志就暖入心脾。

當然,你會說,我們是不是都一樣用生命來換生活呢?當然是。但運動員的犧牲卻似乎是難以補救的。如果你認識國情,在中國的體育體系,小孩子就像其他四五十年代的共產國家一樣,都是送到體育館集訓,連食連宿。他們的生活就餘下的訓練、紀律、對國家的忠誠。

和外國的運動員不同,中國大部份的運動員還是按「舉國體制」選拔、培訓的,他們成長的一切就交托予國家,國家的教練決定了孩子的命運。相較美國、英國,那些體育明星,他們可以有自己的生活,中國的運動員,總是過著一種不幸的生活。

有次看寧澤濤的訪問。記者追上了在解放軍部隊練習假期的寧澤濤,記者問這個當時贏了仁川亞運的寵兒。他說:「我當然不喜歡練習,如果可以的話,我想繼續放假。」可是,下一個剪接,寧澤濤就回到泳池邊,大家的目光又是在他身上。
二十一世紀,我們以為走進了後工業時代,我們再不用看一樣的電視廣播、不用聽一樣的電台節目,我們以為自己可以選擇。但,壓縮生命之後,我們換到生存,換不到生活。就算給你贏了,你贏的是甚麼?你贏來全國的讚許嗎?但你贏的是自己的生活麼?

說到這兒。我對寧澤濤有點憐惜。一個高大的大男孩背負了一個國家的榮辱。他有甚麼責任要這樣做呢?其他人的目光投射的壓力,那靈魂揹得上嗎?

 

好了。話分兩頭。運動員的選擇,當然是他自己的事。而中國運動員的確更為命苦,這些東西,我們一時三刻是無法改變的。唯獨要反思的一點是:「為甚麼我們會覺得他贏了就是中華民族贏了?

不禁讓我想起這麼的一件事。湯淺賢,日本的體操小將,在南京參加國際體育比賽,在跳馬熱身著地時摔到,場館的觀眾卻鼓掌歡笑。湯淺賢沒甚麼,就站好,恭敬地鞠躬答謝場內的觀眾。當時我想,體育家的風度,不就是應該如此嗎?如果我們重視「體育」,不就是應該歌頌那種精神嗎?

也是今年的世錦賽,英國的跳水明星湯戴利在跳水比賽中和隊友贏了中國,中國跳水隊教練周繼紅就對傳媒講:「跳水是表演,戴利的名氣讓他擁有很多粉絲。」大陸的網媒也紛紛炒作,強調戴利的出櫃如何令他世界知名(事實上可能是戴利樣子好看才世界知名的,不信你看看阮馬素就知道,根本和性取向沒有關係,純粹是樣子的問題)。究竟是哪天,我們就覺得贏輸勝敗是這樣重要?

觀眾覺得獎牌重要、教練覺得獎牌重要、國家也覺得獎牌重要。於是,在中國,不單運動員在鍛鍊中被折曲,連體育精神也被扭曲。這樣的一種風氣健康嗎?從寧澤濤、劉翔的眼神、張繼科的舉措、周繼紅的話說,我看到答案。

 

拉近一些看看,看看我們璀璨的都市。香港的家長、教師、孩子,或者應該說,整個香港社會,又是不是不再重視過程,只重視結果呢?在壓縮生命的生存之下,我們可能會裝飾一下自己的外表,但還記得有靈魂嗎?

 

青月

 

寧澤濤

 

都是性慾的錯

 

青月君:

 

看運動比賽,從來都不只是看那種競技。老實說,有誰知道向前翻騰兩周半抱膝比向後翻騰一周半轉體一周,難度上有什麼分別?沒有的。大家都看的,都不只是跳水。

體操看肌肉,跳水看泳褲,排球看短褲。這些,都不是什麼不見得光的事。只是,我們都明白,人類都是虛偽的。我們都愛看肉慾的事,只是包性慾、肉慾,用運動項目包裝,感覺較「健康」而已。

在香港,性教育是去性化的,所以,我們都對性慾很有保留。所以,你不難發現,中國隊的領隊,會用「性取向」去攻擊贏了他們的戴利。戴利著實贏了,而中國隊很不忿氣。總覺得他們比較本事。他們很不服氣,他們要找一個理由:他很有人氣,他很帥,他是同志!對,攻擊他是同志吧。只要他是同志,我們中國的軍隊軍紀嚴明,中國人不孝有三,無後為大,我們中國人怎麼可能有同志?做同志是不孝的。戴利贏了我們,不是因為他壓水花比我們中國隊的運動員來得俐落。只是因為他是一個同志。

 

偶爾我也會想,究竟中國人為什麼這麼累。為了十幾億人的「信念」,為了十幾億個沒有夢想,營營役役的人有一個投射的幻想對象,他們就投放所有的力量去玩一種運動。要在世界的舞台上得到金牌,要告訴全世界,中國的食品科學、中國的運動訓練技巧,已令中國人可以在競技上贏到黑人和白人。

最終,中國人想贏的,是什麼呢?是世界對他們的尊重,還是別人認為的「中華民族」的勝利?我有時會想,看日本人比賽,他們很盡力,他們很想贏。輸了,對他們而言,都是很大的事。他們輸了,回到國家,訓練的資源會被削減,供養運動員的商業機構可以用各式理由去削減經費,他們就沒有辦法再代表國家、代表自己出賽了。運動員的生涯,就要完結。但即使他們輸了,他們都不會像中國的選手一樣,那麼累、那麼怨、那麼酸。

 

無他的。日本人,雖然是代表國家比賽,但最終,他們都代表自己。中國人,他們代表國家比賽,他們還代表黨比賽,代表中華民族比賽。他們就是不代表自己比賽。既然他們不代表自己,你要求他們有靈魂,是不是要求過高呢?

一個寧澤濤,夠帥(國內術語叫顏值高),自然成為世界焦點。也是好的。中國人終於都明白,外貌是重要的資本。往後我們都會看到更多帥哥美女參加運動比賽。養眼是養眼的。看寧氏的眼神,令我真心的相信,寧氏覺得自己真的為國爭光了。只是,他爭了什麼光,都敵不過在網路廣傳的吃人電梯、胸脯襲警的新聞吧?希望他可以早點從中國夢中醒來,早點賺點小錢,找個愛人,好好過自己的人生,也許……會令他快樂一點吧。

 

健吾

 

 


Viewing all articles
Browse latest Browse all 5342

Trending Artic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