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photo via cc Flickr user Anton)
習慣,是一種心理狀況。 一個人,在一個地方,其實過得好不好,好在乎究竟你習不習慣處於那個地方,習不習慣那裡的人,又或者習不習慣你處理的事的模式。時代巨輪轉動,天天新聞不乏千奇百怪事,人都總免不了處於一個不斷轉變的社會當中。有一個句說話,雖然老套但還是很真實,就是世界上唯一永恆不變的,就是改變。
有時生活不如意,很多情況都是基於不習慣,不適應,而你又不能夠脫離你身處的場所。這可以是你的工作場所、你的學校、甚至你的家庭或者你那寥寥可數的人際圈子。其實若然你能夠習慣於身處在那個環境,很多事情都不會介懷和在意。
習慣,是一種麻木傾向,積極一點來說,是一種改變。由介意變成不介意、由討厭變做沒感覺、由害怕變成自然。習慣裡,應該沒有什麼新的驚喜、新的刺激,因為已沒有什麼事情可以激發你的情感。
如果我是今年度DSE的考試,大概會抱著一個不太習慣第一次應考公開試的心情,寫一篇《熱鬧過後,我感到失落,因為我還未習慣》。無論是未習慣處於熱鬧之中,又或者未習慣獨自一人,也是一種未習慣,以至人會失落。即使習慣不必然地帶來美好,但至少生活會過得舒服一點。
不習慣往往是由於適應不到大環境,與主流出現排斥的狀況。當然,去不去習慣一件事情,是個人選擇。你可以選擇對事麻木,繼而接受,與它共存,慢慢的適應,慢慢地淡化自己的情緒。
而當習慣是一種選擇,習慣又可以令自己過得舒服一點的話,為何還要刻意令自己難受?
我想,第一,我想做回自己;第二,是不想折服於連自己都不認同的環境之下。
活在這個時代的香港,最不應該習慣,應該就是香港人。如果你對香港社會狀況習慣,慢慢就會輸了香港,輸了香港人這身份的價值。面對高官荒謬的言論,無論要聽個一百次,我卻仍要感到荒謬。說了一百次的謊,不會變成真話;管治機構,出賣港人的行為,做了一百次,仍不會對香港人有好處。你會否懷疑,當「特事特辦」出現一百次,你仍會像今天一樣感到有問題嗎?還是覺得:「香港,係咁架啦。」
當然,不習慣的代價,就是當每天聽到排山倒海的資訊時,仍要保持憤怒和作為一個香港人應要有的情感。那位政客不可一世的嘴臉,那位高官「你吹得我脹咩」的氣焰,那個政黨雙重標準講一套做一套的語言偽術,一切一切,都要放在心上。無錯,這樣做的話,每天都會過得很累人,精神會很疲乏。一個人是不能長期都處於精神不得放鬆的狀態,但作為一個香港人,這是需要付上的代價
這個政權最渴望得到的,就是港人麻木和習慣。當我們失去關心和反抗的能力,我們都只是將宰之豬、溫水之蛙。
拒絕習慣,就是每個香港人最卑微的抗爭。